寧夏數字孿生水利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銀川5月10日電 (記者 於晶)5月10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獲悉,寧夏在數字孿生共性支撐、項目帶數字孿生和重點應用場景建設工作中取得了新進展,創造了新模式。
在數字孿生共性支撐方面,寧夏創新提出“全域一體、需求統籌、共性複用、雙雲驅動”建設模式,通過整合自然資源時空數據底板,實現數據高效流通與系統穩定運行。
寧夏數字孿生水網先導區試點正在有序推進,數字化建設貫穿“6+2”骨幹供水工程、大中型灌區的規劃、設計、建設、運行全過程。實施數字孿生灌區試點、水文監測系統及水文測站提檔升級、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水庫矩陣等14個項目,其中漢延渠灌域、隆德縣渝河灌區數字孿生灌區試點投入試運行。海原西河灌區工程創新成果通過水利部驗收,爲全國打造數字孿生泵站及灌區建設模式和先進實用技術應用提供實踐範例。
同時,應用場景建設亮點紛呈。國家數字孿生水利算力寧夏樞紐節點建成投用,爲水利模型運算提供強大支撐;首屆“數據要素×”大賽成功舉辦,催生7項創新成果。寧夏283座水庫建成雨水情、壩體變形、滲流壓力、視頻監控等各類監測設備,基本實現功能化應用。秦漢渠灌域全渠道控制模型實現了379個閘門從“手動擋”向“自動擋”的升級。“互聯網+城鄉供水”基本達到“四預”功能,建成區實現“同源、同網、同質、同監管、同服務”。寧夏供水主管網、揚水主泵站基本實現自動化遠程控制功能,現代化灌區“投建管維服”模式實現52%乾渠測控一體化。目前,寧夏283座水庫全面完成智能化監測設備安裝,大幅提升安全運行水平。
據悉,寧夏將深化“四水四定”實踐,持續優化水資源智慧管理體系,啓動數字孿生水利“十五五”規劃,探索引黃灌區“線上+線下”運行維護模式,全域打造“四預”能力的省級現代化灌區,探索治水數據“兩手發力”,爲防汛三道防線測雨雷達等數字孿生水利建設提供存力、算力、運力服務,推動水利新質生產力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