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涇源盤活文旅激發消費潛能

夏季的六盤山,層巒疊嶂,滿目蒼翠,持續迎來旅遊旺季。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就位於六盤山東麓,有山清水秀的六盤山森林公園、流泉飛瀑的胭脂峽、神奇秀麗的老龍潭等30多處自然景觀,森林覆蓋率居寧夏之首。當許多地方酷暑難耐,這裡卻格外涼爽,夏季平均氣溫保持在18攝氏度左右。

得天獨厚的避暑條件,讓這裡被譽爲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被寧夏列入全域旅遊示範縣。來自江蘇徐州的遊客李明,已是連續兩年來涇源,他說這邊空氣好、環境美,以後還會帶家人來旅遊。

如何讓更多的“頭回客”變“回頭客”、“過路客”變“過夜客”?涇源縣以建設生態休閒文旅特色縣爲牽引,聚力挖掘資源稟賦、完善旅遊業態、提升服務水平,從旅遊產品、產業融合、品牌營銷、運營管理、保障體系等方面推動全域旅遊,走出一條文旅帶動消費的發展之路。

舉辦一系列文旅活動,提升假日經濟熱度,成爲吸引遊客參與活動、參觀景區的重要抓手。今年“五一”期間,涇源縣舉辦了六盤山山花節暨農文旅促消費系列活動,策劃了“六盤涇味”特色美食大賽、森林中國健康跑等17項特色活動。端午節期間,涇源縣舉辦了“籽籽同心·情滿山河”農文旅促消費系列活動。7月份、8月份,開展農文旅主題推介,持續對接外地的職工療休養和學生研學需求,同時舉辦了烏蘭圖雅“花開四季”演唱會、“音你相約・好韻涇源”原創音樂發佈暨演唱會等大型文旅活動。

“以前遊客主要是遊覽景區,現在有更多的人喜歡沉浸式體驗。我們的活動越辦越多、越來越精彩,看日出、健康跑、趕大集等增加了休閒遊的趣味性,吸引了更多遊客。”涇源縣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副局長楊廣明說。

山之巔、水之源的獨特自然環境,成就了涇源縣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和樹密花稠的蜜源環境。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涇源黃牛肉”肉質鮮嫩,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涇源水果玉米”脆甜爽口,“涇源蜂蜜”回味甘醇……談到生態美食,涇源縣委書記宋亞俊表示,該縣許多農特產品品質上乘、享譽全國,既能滿足市民遊客的味蕾,又能讓大家感受到淳樸熱鬧的煙火氣。

依託美景、美食,涇源縣許多人吃上了“旅遊飯”。在涇源縣涇河源鎮冶家村,農家樂的數量讓人驚訝,全村一共115戶,其中就有85戶農家樂。“我們村緊鄰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從2007年就有人開始經營農家樂。”冶家村黨支部書記馬萬紅說:“隨着旅遊業的發展,農家樂和民宿的品質不斷提升,生意也越來越好。”

涇源縣除了給予獎補政策,還通過項目資金幫助農家樂和民宿進行升級改造。現在,冶家村的接待能力能夠滿足每日3000人住宿、4000人吃飯,成爲固原市民宿規模最大的村莊。“我們家開了13年了,開始只有7間客房,如今達到了15間客房。接待的客人有旅行團的、有康養旅居的,許多散客都是‘回頭客’,收入比外出打工強多啦!”村民蘭曉芹一邊接待顧客一邊笑盈盈地說,每年的6月到10月,她家的民宿基本每天都能住滿。

涇源縣近年來以20公里服務帶和30公里美麗公路爲紐帶,帶動近4萬羣衆通過旅遊綜合服務創收增收,農文旅融合發展取得實效。羣衆積極參與旅遊特色產品手工作坊、農家樂經營等,戶均增收4000餘元。通過落實閩寧協作資金,重點對旅遊民宿、農家樂提升及旅遊特色產品銷售等業態進行扶持,不斷深化農文旅融合,打造消費新場景。

今年1月至7月,涇源縣共接待遊客109.82萬人次,同比增長13.1%;實現旅遊總花費6.29億元,同比上漲7.8%。宋亞俊表示,涇源縣將用好春賞醉美花海、夏品氧吧清涼、秋觀層林盡染、冬享滑雪激情的優勢,繼續深挖文旅潛力、拓展消費場景,讓“‘涇’過千山萬水、‘源’來這裡最美”的口號更加響亮,努力打造成爲全國知名的生態休閒文旅目的地。(經濟日報記者 楊開新 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 吳舒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