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交通亂象難解 議員籲制定「新竹市道路設計手冊」

市議員廖子齊指出,市府對於「車向分流」立場反覆,且「道安五環」政策至今仍無具體成果,建議儘速制定《新竹市道路設計手冊》。(廖子齊提供/王惠慧新竹傳真)

新竹市政府致力改善交通亂象,但市議員廖子齊指出,市府對於「車向分流」立場反覆,且「道安五環」政策至今仍無具體成果,建議儘速制定《新竹市道路設計手冊》;對此,市府交通處迴應,將參考臺北市經驗,研議訂定新竹市相關道路設計規範。

市議員廖子齊指出,新竹市交通評比吊車尾需要的不是口號,而是1套讓人信任的交通專業規範。她以「車向分流」爲例,指市府決策過程中立場反覆、進退失據。原本由工務處與設計單位規畫的中華路四至六段車向分流設計,最終卻在交通處手中被全面否決。

「明明許多縣市已經踏出改革的步伐,新竹市卻仍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廖子齊說,市府去年提出的「道安五環」政策,至今仍看不到具體成果,甚至連標線與號誌設計都屢屢出錯,引發市民不滿。更令人難以接受的,事故發生後市府仍不思檢討。

她提到,去年虎林國中外曾發生毒駕撞傷學生的重大事件,當時市府承諾「將會評估」增設車阻、緩速設施,但至今完全沒有進展。她強調,沒有人應該用生命換取改革,更悲哀的是,多數時候連改革都換不到,也強調不是缺工具,也不是缺經費,而是缺乏決心與標準。

廖子齊也建議市府,儘速制定《新竹市道路設計手冊》,如臺北市由跨局處整合規畫經驗與專業原則,讓每條道路設計都有明確規範、專業主導、公平透明。市民纔會知道,標線爲什麼這樣畫、設施爲什麼這樣設。

同時,也要避免少數「民情」凌駕專業,損害多數用路人的安全。廖子齊也認爲,市府應依法推動「行人友善區」,特別是在通學區,應優先施作減速設施與車阻,不要等到下一場悲劇發生纔來後悔。

對此,市府交通處迴應,針對市議員的建議,市府將參考「臺北市道路設計手冊」研議訂定新竹市相關道路設計規範。另方面,目前正委託專業顧問公司進行全市12公尺以上道路及人行環境之整體調查,並規畫研擬「行人友善區」的設置範圍。

交通處也表示,將積極爭取中央補助,推動市區道路改善工程,相關設計書圖皆依程序送交國土署及專家學者審查,致力提升竹市行車與行人通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