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府公佈八大教育施政成果 藍白議員肯定 綠批慢半拍
新竹市府今舉辦新竹好學施政成果記者會,由代理市長邱臣遠主持、教育處長林立生報告包括通學步道優化、校舍整建、數位學習升級、運動設施改善、社區閱讀推廣、擴校增班與教學設備補助、教職人員福利提升以及設置數位實驗高中等教育施政成果。對此,藍白議員對市府施政給予肯定,民進黨議員則認爲市府僅有延續性政策,施政仍有窘境。
教育處表示,在通學步道改善方面,市府總投入超過5.2億元改善;校園硬體建設方面持續盤點並整建老舊校舍,強化校園耐震結構與公共空間品質;在數位轉型方面,市府積極推動「班班有大屏」、「一師一載具」、「室室有Wi-Fi」等計劃,並同步配合教育部「生生用平板」政策,全面升級各校數位教學設備。
此外,「數位實驗高中」將於今年九月正式開學,首屆學生已透過特殊選才及申請入學方式錄取48位優秀學子,顯示學生對數位科技未來發展的高度關注與熱情。
市府也積極改善學校硬體空間,投入逾24億元新建8所學校校舍,並編列約16億元整建6所學校老舊校舍。針對孩子運動環境投入1億5277萬元辦理富禮國中及虎林國中操場與運動場館整建工程,並投入3233萬元升級朝山國小、大莊國小及民富國小操場與籃球場。此外,閱讀推廣方面投入1665萬餘元升級6校社區共讀站,鼓勵親子共讀與閱讀習慣養成。
教育處指出,在教學人力政策方面,市府持續推動制度化保障與薪資優化,不僅全面保障代理教師全年聘期,更投入近6000萬元經費調整代理教師年資敘薪機制至最高等級,並自113學年度起溯及適用,強化教師工作權益。
國民黨議員黃美慧表示,市府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上展現出公平的態度,不再只集中於市區的學校,以南華國中爲例,過去因地處風景區、學生人數較少,長期缺乏資源支持,像是活動中心沒有冷氣、音響老舊,學生在簡單的舞臺上連麥克風都無法穩定使用。如今,市府實地視察學校需求,推動活動中心改善,不僅音響設備更新,也加裝了冷氣。
民衆黨議員宋品瑩說,市府另一項重要的改革就是學區檢討,竹市因新建案興起,人口快速移入,導致原有學區無法滿足就學需求,市府也不迴避問題,勇於啓動檢討,堅持以理性、科學、務實的原則推動改革。
民進黨議員劉彥伶認爲,市府記者會中以南華國中爲例,說明教育資源分配較爲公平。然而,過去前市府推動的教育建設更爲全面,像是班班有冷氣、新校園運動等等,都兼顧全市的學生學習權益,屬「全面推動」而非僅是點綴式的施政。
劉彥伶指出,通學步道工程也是延續性的政策,依循中央內政部國土數的人本交通政策推動。體育方面自由車場的工程遙遙無期,無法辦理世壯運,更發生裁判長試騎摔傷的憾事;市立田徑場未完成認證,影響運動選手權益;香山田徑場更發生中央補助經費3500萬元被收回的問題。
劉彥伶說,代理教師完整聘期與年資提敘均爲配合中央教育部修法以及代理教師工會長年爭取所致,市府不僅整整落後鄰近新竹縣將近2年才實施,整體推動實在是慢半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