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5所總量管制國中強制每班變33人 民代批:只有行政命令無配套
時代力量市議會黨團三名議員今開記者會,質疑教育處在未提報教育部的前提下,用一張公文直接發函給五所總量管制國中,違背每班人數30人規定。記者王駿傑/攝影
新竹市府今公佈總量管制學校新生錄取、候補、未錄取名冊等資訊,時代力量市議會黨團三名議員今開記者會,質疑教育處在未提報教育部的前提下,用一張公文直接發函給五所總量管制國中,違背每班人數30人規定,要求學校114學年度新生班級人數每班提高3人,此舉不但未顧及學校的困難與限制,也未提供配套措施,呼籲市府立即停止違法增班,迴歸30人原則。
教育處指出,該政策是針對114學年度的過渡性措施,並非長期政策。由於國中學齡人口需求仍高,特別是在光武、竹光、培英、三民國中及建功高中國中部等總量限制學校(114學年度全市總量限制班級數將較去年減少11班),市府與相關學校多次研商及共識,並參考其他縣市總量限制學校的做法,114學年度針對這些學校進行調整,確保學子能就近入學。
教育處指出,調整內容包括適度增班,將光武國中、竹光國中、三民國中等學校共計新增4班。並調整新生班級人數,5所總量限制學校每班人數增加3人(含特教酌減),預計增加288個就學名額。
教育處說,已多次與總量限制學校校長開會,確認配合增置人力、特教助理員、降低控管員額、補助空間活化及設施設備等配套措施,力促教育品質與就學需求的平衡。
教育處說明,所有教育政策及調整均基於學齡人口趨勢、校舍空間量能及教育整體性的深入分析與討論,並充分聽取學校與家長意見,緊密聯繫與合作。透過增班、調整學校班級規模及相關配套措施,確保學子能就近入學,同時提升教學品質。
教育處強調,未來將根據學齡人口變化及新建校舍完工進度,於115學年度逐步恢復新生班級人數。同時,將持續落實居住事實查覈,防範不符合規定的跨區入學,確保學區內學生權益
議員廖子齊表示,府近日未經國教署覈准,便強行要求五所總量管制國中將班級人數提高至33人,此舉違反「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這不僅可能導致補助款減少,還讓教育現場陷入混亂,若政策合理就該依法辦理,而非用行政命令強推。
議員蔡惠婷說,「增人不增班」的意義就是無法增加教師編制。當人數增加,分配給每位學生的空間變小了,青春期的學生血氣方剛,體型長大許多,空間變小後所增加的狹迫感,會讓衝突更易發生,若再加上特殊生與潛在未鑑定的特殊氣質生,更是徒增老師班級經營的壓力與困難。
另外,108課綱強調學生自主觀察與意見的表達,當學生人數越多,教師越沒有足夠時間帶領學生深入討論,就連分組實驗時,每位學生可分配到實驗操作時間與次數也減少。
議員林彥甫建議,若市府仍堅持一班33人政策,相對應的配套資源就應該要給足學校。硬體方面,包括課桌椅、實驗設備、平板充電車、教室空間改善等;軟體部份,例如增加學務輔導人力,因應學生因空間壓迫而產生更多的衝突,還有參考臺北市的作法,讓班級人數過高的學校可聘用「增置行政教師」來協助校務,減輕班導師的行政負擔。
林彥甫說,正常國中三年都同個班,未再分班,所以一班33人的情形至少在該屆會持續三年,市府的配套資源就應提供至少三年,不能間斷。
議員蔡惠婷說,「增人不增班」的意義就是無法增加教師編制。當人數增加,分配給每位學生的空間變小了,青春期的學生血氣方剛,體型長大許多,空間變小後所增加的狹迫感。圖/時代力量市議會黨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