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禁止外銷 業界:衝擊不大 快健全把關機制

業者指出,雖因非洲豬瘟疫情導致臺灣豬外銷受限,難免產生損失,但影響仍可控,重點在於汲取經驗,儘速完善從養豬到檢疫的防疫管理機制。 圖爲養豬場示意圖。聯合報記者魯永明/翻攝

臺灣陷入非洲豬瘟疫情陰霾,業界表示,這次因疫情禁止臺灣豬外銷,一定會有損失,但不致傷筋動骨,關鍵是要從經驗學到教訓,趕快從養豬到檢疫流程健全把關機制。

臺畜公司副總經理黃存後說,出口肉品的廠商佔比各不相同,臺畜豬肉外銷佔比不到一成,外銷禁令短,衝擊就不大;如果疫情擴散,接下來想外銷就沒希望了。若是前者,短期損失小,不致傷筋動骨。

積極搶佔外銷市場的嘉一香食品公司董事長陳國訓說,爆發疫情後,廿二日就把運到港口的肉品貨櫃拖回來,但對豬農來說,口蹄疫比非洲豬瘟更可怕,大陸的非洲豬瘟疫情很久了,還是照樣養豬、供應豬肉;因爲豬肉是民生必需品,政府會有防疫機制,照防疫SOP走、取得合格認證的肉品,民衆還是可以安心吃。

陳國訓也觀察國內養豬戶以小農居多,對使用廚餘到防疫的認識可能不足,政府應該要求豬農受訓,強化抗疫。

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說,全世界的非洲豬瘟破口都是廚餘,沒有人願意把病毒帶回養豬場,但臺灣外籍移工多,喜歡吃家鄉的東西,沒吃完的丟到廚餘,可能就「中獎」了,有第一次就必須要警惕,以後不能再冒險。

潘連周建議中央或畜產會在北中南各設蒸煮中心,讓豬農來買,做好人車分流,或許可以行,但千萬不能走場內蒸煮的回頭路。

屏東信功肉品協理楊旻叡說,這次疫情會讓有些國家認定臺灣是疫區,購買意願可能下降,最近是關鍵潛伏觀察期,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