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企整合還在繼續?溫氏欲“吃下”傲農旗下公司
中國商報(記者 馬嘉)養豬業的“洗牌”又迎來新變化,“第一梯隊”的溫氏股份收購了“第二梯隊”傲農生物旗下一家種豬企業。前者稱這筆交易將提升公司種豬供應能力,後者稱這筆交易將減少公司年度淨利潤約500萬元。在這筆交易中,誰是贏家?
溫氏以現金1.19億元收購福建哈客
4月15日,溫氏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孫公司溫氏種豬擬以現金1.19億元收購福建哈客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哈客)100%股份。同日,傲農生物也發佈公告稱,擬將旗下持有的福建哈客的55%股權轉讓給溫氏種豬,轉讓對價爲6529萬元。
根據2024年生豬出欄量排名計算,溫氏股份排名第二,生豬出欄量超過1000萬頭,屬於“第一梯隊”;傲農生物排名第十三,生豬出欄量在500萬至1000萬頭之間,屬於“第二梯隊”。
在這筆交易中,溫氏股份“佔便宜”了嗎?需要注意的是,福建哈客因未及時償還向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龍巖永定支行申請的8000萬元固定資產借款而面臨訴訟。這也是這筆交易中,傲農生物給出轉讓對價的原因。
交易完成後,這筆借款或需要溫氏股份來支持其償還。溫氏股份如何看待新收購公司的這筆債務?截至發稿,溫氏股份暫未回覆中國商報記者。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撥打溫氏股份證券部電話,對方僅表示以公告內容爲準。根據公告,溫氏股份認爲,這筆交易可爲公司優化養殖資源配置,通過強化區域佈局,提升種豬供應能力,增強產業協同效應,進一步保障公司種豬供應鏈的穩定運行,推動公司種豬業務向更高水平升級與發展。
有投資人在投資論壇發文稱,這筆交易完成後,溫氏股份的養豬成本也被拉高。對於溫氏股份來說,降低成本也需要時間。
資料顯示,溫氏股份公佈的最新肉豬養殖成本爲14.4元/公斤,而生豬出欄量排名第一的牧原股份的成本爲13元/公斤左右。
傲農連續虧損資不抵債處於退市邊緣
今年3月,傲農生物發佈了第四次終止上市風險提示公告。自2024年5月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以來,公司已連續四次向市場釋放退市預警信號。
根據公告,傲農生物觸發退市風險的主要原因是連續三年虧損與資不抵債。
在此次轉讓福建哈客股份的公告中,傲農生物也表示,因福建哈客欠下的這筆借款,如法院對福建哈客抵押的種豬等生物資產進行拍賣,資產價值將大幅折損,將使福建哈客及其股東、公司出現較大損失。因此,公司、傲芯生物及福建哈客的其他少數股東形成共識,擬對外轉讓福建哈客股權。傲農生物也提出,對於公司來說,此次交易將減少年度淨利潤約500萬元,但對改善財務狀況具有積極影響。
傲農生物還表示,公司已調整養豬業務的發展規劃。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還擁有2個國家核心母豬育種場和1個國家核心公豬種豬站,能夠滿足公司養豬未來發展對種豬的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另一家上市豬企大北農也曾想過購買傲農生物旗下資產,但這筆交易最終“告吹”。大北農曾提出,擬以股權或資產轉讓的形式購買傲農生物旗下資產,投資不超過6億元。不久後,傲農投資、傲農生物和大北農又宣佈終止合作意向協議。
大北農隨後表示,傲農投資出現股權凍結等較大變化的情形,導致交易的不確定性。投資者對與傲農生物的合作事項關注度較高,擔心影響公司業績表現,公司充分聽取了投資者建議,考慮到本次交易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終止了這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