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日媒爆「信賴危機」 郭正亮揭關鍵起因:非常嚴重

總統賴清德。(中時資料照)

在「726大罷免」後,日本媒體對臺灣政局的批評聲浪升高,不僅過去對民進黨友好的保守派媒體開砲,自由派報紙也表達不樂見態度。對此,前立委郭正亮認爲,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起因,應是「大罷免大失敗」,他並稱,這「非常嚴重」。

政治學者林泉忠在香港《明報》專欄中指出,《讀賣新聞》1日發表社論,直指大罷免行動目的在於「排除在野黨」,批評賴政府應透過對話彌合裂痕,而非挑起對立。《產經新聞》4天后在「全球評論」專欄刊出前臺北支局長田中靖人的評論〈賴總統會是陳水扁第二嗎?〉,同樣對賴在「雜質說」與罷免行動中的角色提出尖銳質疑。

此外,長期觀察臺灣政治的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也在臉書分享相關文章,並且補充,除了保守派的《讀賣》與《產經》,自由派的《朝日新聞》也在社論中對罷免政局表達不樂見態度,意味着從保守到自由的日本主流媒體光譜,對臺灣的罷免政治走向均抱持保留甚至批判的立場。

郭正亮12日在政論節目《中天辣晚報》表示,林泉忠提到的日本媒體涵蓋左、右派,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起因應是「大罷免大失敗」。他直言,賴政府先前一直在營造「會贏」的形象,結果726首波大罷免的結果是沒有藍委被罷免,這非常嚴重,因爲在國內,這會使大家把這起事件和政府的救災、關稅戰說法連在一起。

而在國際方面又是另一個看法,郭正亮接着說,美日原先可能樂見大罷免成功,結果最終結果是0,「美國、日本會怎麼想?一定會覺得你騙我」。他指出,美日在臺單位要回報,現在大罷免失敗,恐引發這些單位「給我的訊息都是錯的」、進而影響美日對賴政府「是否能掌握臺灣政局」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