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笠原曝主流日媒「信賴危機」 媒體人再翻2事曝警訊
總統賴清德。(中時資料照)
在「726大罷免」後,日本媒體對臺灣政局的批評聲浪升高,不僅過去對民進黨友好的保守派媒體開砲,自由派報紙也表達不樂見態度。對此,資深媒體人樊啓明也翻出,日本偶像團體「嵐」成員櫻井翔專訪總統賴清德引發駐臺日媒不滿、《產經新聞》隨着臺北支局前局長矢板明夫離職調整立場等2事,直言「輿情的改變反應了賴政府對日關係的警訊」。
政治學者林泉忠在香港《明報》專欄中指出,《讀賣新聞》1日發表社論,直指大罷免行動目的在於「排除在野黨」,批評賴政府應透過對話彌合裂痕,而非挑起對立。《產經新聞》4天后在「全球評論」專欄刊出前臺北支局長田中靖人的評論〈賴總統會是陳水扁第二嗎?〉,同樣對賴在「雜質說」與罷免行動中的角色提出尖銳質疑。
此外,長期觀察臺灣政治的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也在臉書分享相關文章,並且補充,除了保守派的《讀賣》與《產經》,自由派的《朝日新聞》也在社論中對罷免政局表達不樂見態度,意味着從保守到自由的日本主流媒體光譜,對臺灣的罷免政治走向均抱持保留甚至批判的立場。
樊啓明今天在臉書發文表示,民進黨政府對外關係2個指標都遇到難關,對美關稅踢鐵板,對日則是面臨輿論的質疑。他指出,光譜從左到右的幾家日本主流媒體,最近不約而同的「唱衰」賴清德,過去包括《讀賣》、《產經》對於綠營都比較友善,而偏左的《朝日新聞》也都能持平報導。
然而,在賴政府上任後,彼此關係卻漸漸出現變化,樊啓明提到,在今年520專訪時,總統府公關操作跳過長期駐點記者,邀請櫻井翔以新聞主播身分來臺專訪賴清德,當時就傳出駐臺日媒反彈,另外,之前最「鐵」的《產經新聞》,也隨着矢板明夫的離職而調整立場角度,「輿情的改變反應了賴政府對日關係的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