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體入局微短劇需重視版權運營

作爲網絡視聽中的新興業態,微短劇成爲主流媒體特別是廣電媒體在網絡視聽領域重塑業務架構、優化業務效能以及推進創新發展的重要領域,這契合了當前主流媒體挺進“主戰場”和系統性變革的現實需求。不少主流媒體入局微短劇賽道,創作生態日漸多元,但在此過程中,也面臨多重機遇挑戰。

新機遇:主流媒體或改變網絡視聽內容格局

新時代主流媒體在發展進程中正面臨一系列關鍵性問題與結構性矛盾。主流媒體的傳統業態面對新的傳播環境,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就需要推進系統性變革,貫徹“事業+產業”的融合發展模式,持續推動發展理念、技術手段、評價機制以及經營模式等多維度上的系統性革新。

近年來,微短劇作爲新興業態在網絡視聽產業中崛起。截至2024年6月,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已達到5.76億人,佔整體網民的52.4%,呈穩步增長態勢。微短劇之所以成爲新興業態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從藝術特徵上看,微短劇擁有緊湊的敘事節奏與強烈戲劇衝突,劇情類型的多元豐富契合了不同觀衆娛樂需求,獨特的攝影與剪輯手法也形塑了特有的藝術樣式。這些特點迎合了觀衆碎片化觀影時間,強烈的感官刺激契合了觀衆娛樂需求。另一方面,從內容創作與收益層面分析,微短劇的製作成本相對較低,製作週期較短,其採用的付費與分賬雙重經營模式也增強了其盈利能力,從而吸引了各個網絡平臺與創作機構的關注與投入。

同時,廣播電視媒體也普遍對將微短劇納入影視內容投資與生產表現出高度的興趣與熱情。2024年1月12日,國家廣電總局發佈《關於開展“跟着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的通知》,隨後多個地方政府與媒體單位開展了一系列相關活動,如“杭州·微短劇大會”“中國精品微短劇之夜”等。可以說,主流媒體的入場將促進微短劇的精品化:主流媒體憑藉深厚的創作底蘊、卓越的人才儲備以及豐富的資源優勢,完全有能力創作出弘揚正向價值觀的微短劇精品,或許這也成爲主流媒體發展網絡視聽產品的良好契機,這同時也可能成爲提升網絡視聽內容品質的關鍵節點。

舊問題:主流媒體版權使用與議價能力欠佳

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態勢已超出傳統版權制度所能及時應對與調整的能力範疇。短視頻平臺崛起的近十年來,視聽產業憑藉中國互聯網產業的驚人發展速度,迅速完成了自己新的業態和產業模式,並將包括媒體行業在內的傳統版權產業遠遠地甩在身後,其中暴露出許多問題。首先,在互聯網環境下,包括主流媒體在內的傳統版權產業的盈利模式受到嚴重威脅。互聯網平臺的盈利方式相較於傳統版權產業更加靈活多樣,看似免費提供服務的平臺可以依賴用戶數據、數字產品等獲得鉅額利潤,而這也削弱了用戶對於正版內容服務的付費意願。其次,互聯網產業中的盜版行爲較爲普遍,各種“搬運”“洗稿”和“二創”等行爲,將大量的版權資產以“螞蟻搬家”的方式變現爲網絡平臺的內容產品。且由於互聯網的匿名性、開放性與傳播特點,許多侵權行爲難以追溯與制止。

更爲重要的問題是,主流媒體在版權內容的網絡傳播過程中缺乏相應的議價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經營效益。從媒介環境上看,當羣衆的日常媒介接觸被大量泛娛樂化信息所充斥時,其對主流媒體所提供精品化內容的需求便會相應減弱。當前,互聯網平臺中仍然充斥着缺乏深度、過度娛樂化乃至低俗等不良內容,這些缺乏“營養”的內容由於能夠快速吸引流量、博取眼球,往往被平臺算法大量推送,導致主流媒體內容的傳播空間與需求被擠壓,容易引發“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現象。從媒介渠道上看,主流媒體在內容資產的分發過程中面臨渠道閉塞的困境。各大互聯網平臺掌控着龐大的用戶資源,然而主流媒體在這些平臺上的話語權相對較弱,當自身平臺建設羸弱時,“賬號化”發展的路徑依賴就愈發嚴重。而互聯網平臺的推送機制涉及算法黑箱,內容分賬模式也主要由平臺主導制定,這導致了主流媒體在內容傳播時缺乏議價能力。雖然主流媒體曾爲此做出了諸多努力,積極倡導加強版權保護並構建和諧的內容傳播環境,然而受制於各種原因成效甚微。

新挑戰:入局微短劇需提前佈局版權運營

主流媒體進入微短劇賽道的同時,要提前佈局版權運營模式。這不僅能凸顯主流媒體的價值引領和產業引領能力,更是構建網絡視聽版權新秩序,增加主流媒體版權話語權的重要途徑。可望藉助微短劇的“點”,重塑網絡視聽的版權主體格局,確保主流媒體所打造的精品視聽內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回報。

多方協同發力。主流媒體在微短劇上應積極探索聯合制作、聯合播出、聯合備案等合作模式,可以藉此來提高人才與資產利用效率,提升微短劇內容品質,進而分攤成本與風險。當微短劇精品創作出來後,如何盤活既有優質版權資源則需要多方協同發力。鑑於單一媒體機構的資源侷限性,構建一種在內容資產上相互交融、互利共生的版權合作框架,將能夠極大促進各媒體單位團結協作的積極性,進而探索並實施互利共贏的分賬模式,實現各方協同發展。

強化平臺建設。主流媒體應探索搭建統一或小範圍聚集的視聽聚合平臺,其既不應也無能力排斥與互聯網平臺的合作。然而,要想在與互聯網企業談判中爭取更多議價空間,不僅需要強化自身內容供給的競爭力,拓展更爲豐富的播出渠道也極其重要,從而爲版權議價創造有利條件。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上海廣播電視臺等主流媒體機構均推出了自己的移動端主平臺APP,若這些主流媒體在移動端平臺實現內容互聯互通,其產生的影響力將不容忽視。主流媒體只有強化自身平臺建設,才能夠將更多發展機遇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陳笑春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導,廣播影視與新媒體研究院院長);李澤林(西南政法大學博士研究生)

來源:光明網學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