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經開區如何抓經濟?專訪侯文濤:搶抓“澳門+橫琴”機遇,打造珠江西岸貨運中心|2025珠海兩會

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蔣毅槿 珠海報道

“高欄港足夠深遠,能容得下百舸爭流;經開區土地足夠肥沃,能讓企業更好地生根發芽。”2月20日,珠海“兩會”期間,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侯文濤在接受包括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內的專訪時對全球企業發出邀請。

去年,廣東省委要求珠海集中資源力量開發和做強西部片區,儘快打開發展空間、提升發展能級,更好引領珠西都市圈協同發展、有力輻射帶動粵西地區發展;堅持港產城融合發展,加強港口與經開區的規劃統籌和功能配套,以更大力度支持臨港產業、物流業和港航服務業發展。

今年珠海市政府工作報告(簡稱《報告》)內容多次提及經開區,包括支持經開區高標準建設國家級經開區、綜合保稅區、國家級化工園區,大力發展臨港產業、化工產業,加快發展港口經濟;做大做強臨港油氣化工產業,打造國內一流的高端精細化工及新材料產業基地。大力發展港口經濟,加快建設智慧綠色港口,強化高欄港國際航運及物流服務功能,加強與其他港口協調聯動,不斷拓展貨源腹地和經濟縱深。

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自2024年2月體制機制調整優化以來,產業體量實現新突破,以全市不到4%的土地創造全市近四分之一的工業總產值,規上工業總產值首次邁上1500億元新臺階;規上工業增加值286.32億元,排名全市第二;工業投資98.08億元,增速排名全市第二。

“作爲珠海經濟發展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我們將牢牢把握‘澳門+橫琴’新定位、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建設、黃茅海通道產業融合發展區建設、超常規逆週期財政政策等機遇,用好高欄港、綜保區、國家級化工園區等平臺,勇挑重擔、銳意進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全面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爲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侯文濤說。

建設全國首個化工5.0產業新空間

南方財經:過去一年,珠海經開區做了哪些創新探索?

侯文濤:在產業創新方面,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動工建設全國首個化工5.0產業新空間、全省首個電子化學品新質生產力培育基地。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二號”、華南地區首個海上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等項目建成使用,新增賽緯電子、謙信新材料2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

此外,在體制創新方面,珠海市賦予經開區“管委會+公司”的體制創新模式。在此模式下,我們全力以赴對全區包括267家規上企業在內的化工企業、臨港企業、海工裝備企業以及新材料企業開展一站式服務。

南方財經:珠海經開區如何把握“澳門+橫琴”融合的機遇?

侯文濤:珠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強化珠海高欄港與澳門自由貿易港的協同聯動,共同打造珠江西岸貨運中心”。作爲珠江口西岸第一個國家級經開區、珠海工業的“壓艙石”,珠海經開區在全市乃至全省工作大局中佔有重要地位,肩負特殊使命。而位於珠海經開區的高欄港是珠江口西岸乃至延伸到湛江、茂名整個珠西片區最好的深水良港。

如何把高欄港這一有形港口與澳門的自貿港資源結合起來是珠海經開區未來一年極其重要的一項工作。我們將做好經開區“有形資源”與澳門“無形資源”相結合的大文章,強化珠海港深水碼頭與澳門自由貿易港的協同聯動,推進保稅維修、跨境電商等業態合作。同時,與江門、陽江等珠西城市在產業鏈、物流、商貿等領域強化合作,聯動打造產業融合帶。

年內建設珠海西區首個綠色智算中心

南方財經:新的一年,經開區如何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侯文濤:2025年,經開區將牢牢把握“澳門+橫琴”融合的戰略機遇、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高欄港優勢潛能、用心用情服務企業。

今年,聚焦“抓經濟”這一主責主業,經開區將完善五大戰略性產業“產業鏈鏈長+鏈主企業+專班”運行體系,不斷壯大能級量級,力爭2025年新增百億級企業1家、50億級企業1家、10億級企業2家。增強招商引資精準度,力爭2025年引進項目不少於80個,投資額不低於200億元。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力爭2025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家,國家“小巨人”企業2家。

值得一提的是,年內經開區將投資建造一個超過500P的綠色智算中心,這也是珠海市西部區域首個智算中心。該中心將把區內企業的增資擴產、技術改造以及全域內的包括道路、建築、生產等安全領域的數據相結合,全面提升經開區的智慧化綠色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