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市產教融合賦能高質量發展
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近年來,寧國市以縣域產教融合體建設爲抓手,依託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和安徽材料工程學校,積極探索中高職一體化協作辦學、政校企一體化協同育人產教融合新模式,致力於打造全省縣域產教融合體的先行示範區。
聚焦主導產業發展方向,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推動校地合作走深走實。與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工程大學等多所省內外高校簽署合作協議,聯合共建產業研究院與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出臺《寧國市產教融合體建設方案》,設立200萬元專項資金庫,加快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圍繞職業教育匹配產業發展要求,特別是聚力該市汽車零部件首位產業優勢,通過積極申報項目不斷爲產業壯大注入新動能。目前該市縣域產教融合體入選省級首批培育項目,現擁有汽車零部件企業450餘家,2024年規上產值突破300億元,成爲安徽省三大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之一。積極與多所高職院校對接,合作開展五年制高職和“3+2”分段培養,實現中高職一體化育人。2021年以來先後與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和宣城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在全省率先開啓高職專業學院和中專分校辦學,現有在校生500餘人。
通過“課堂搬到生產車間”“專業建在產業鏈上”場景化建設,促進產業、專業、就業“三業”聯通。設立服務重點企業發展的“產業學院”,與全球化龍頭企業中鼎集團合作,先後成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中鼎智能製造產業學院”“安徽中鼎汽車智能製造產教融合實踐中心”,企業每年注資120萬元用於產業學院建設,實現專業共建、師資共培等多維度深度合作,精準培育適應崗位需求的企業人才。安徽材料工程學校“名師工作室”聯合高校12名科技特派員,在企業設立技能大師工作站,引進專業人才充實教學隊伍,並對標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將行業前沿技術融入教學,增設工業機器人等契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其中3個專業被認定爲省優質專業、1個專業羣被確定爲省高水平培育專業羣。探索教學圍繞生產轉,開設定向培養班、訂單班,成功建成10餘家產教融合型企業,攜手近20家企業開展“企業進校園”活動,2024年785名學生進入本地企業實習,實現學生就業需求和企業用工需求“雙向奔赴”。
緊貼縣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持續深化科技創新、社會服務的創新路徑,大力構建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加盟全國工業機器人、中國無人化農業、長三角智能網聯汽車等跨地域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架好行業產教融合“立交橋”,實現行業企業、職業院校共享職教資源、共建育人體系。依託建立的市縣兩級“工匠學院”,充分發揮職業教育服務社會的功能,承辦多項高層次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構建“工會+部門+學校+企業”四位一體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目前已培育高級工350餘名,年度開展培訓達10000餘人次,技能等級認定4000餘人。持續整合職能部門各方力量,先後投資2.6億元建成省級產教融合公共實訓基地,打造多功能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投資1.2億元收購一所民辦學校,用於安徽材料工程學校中高職一體化辦學,全力構建形成“產業學院+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就業培訓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格局。(汪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