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退市又加一例!中航產融現金選擇權溢價近3%
3月28日晚間,中航產融(600705.SH)發佈公告稱,因經營面臨重大不確定性,可能會對公司造成重大影響。中航產融表示,公司擬以股東大會決議方式主動撤回A股股票在上交所的上市交易,並轉而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轉讓。
中航產融表示,公司終止上市後,將在做好風險化解的前提下謀求經營發展。目前,公司無資產注入和對外併購安排,也無重新上市安排。中航產融也成爲2025年繼玉龍股份後第二家宣佈主動退市的A股上市公司。
中航產融業績持續承壓
近年來,全球經濟環境複雜多變,地緣政治衝突不斷,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監管政策出現明顯分化,經濟增速放緩的趨勢日益顯著,與此同時,技術變革的浪潮也給各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金融行業首當其衝,持續承受着巨大壓力,中航產融的業績表現便是這一現狀的生動寫照。從中航產融業績表現中也可窺見一二。
回顧過去幾年,中航產融的業績呈現出明顯的逐年下滑態勢。2021年,該公司的營業總收入爲190.84億元,到2023年減少至169.39億元;其歸母淨利潤也從2021年的44.71億元減至2023年的2.9億元。
而據中航產融2024年業績預告數據顯示,2024年度預計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虧損爲4800萬元左右,同比將出現虧損。預計2024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虧損爲1.89億元。一定程度反映出金融行業在當前複雜環境下的艱難處境。
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成爲關鍵考量
在中航產融主動退市這一事件中,如何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成爲了市場關注的焦點。中航產融在公告中明確表示,爲充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中航產融本次終止上市方案設置異議股東及其他股東保護機制。公司本次終止上市事項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中航工業向包括異議股東(在股東大會上對《關於以股東大會決議方式主動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事項的議案》投反對票的股東)在內的、除中航工業及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等外於現金選擇權股權登記日登記在冊的全體A股股東提供現金選擇權(限售或存在權利限制的股份等情形除外)。
值得一提的是,現金選擇權的行權價格設定爲 3.54 元 / 股,這一價格略高於公司停牌時收盤價的每股 3.44 元,溢價率近3%。在2024年退市改革中,滬深兩所修改後的上市規則在主動退市章節,要求公司在股東大會召開前披露爲異議股東提供現金選擇權等保護措施。參照前期案例,一般由控股股東向公司其他全體股東提供現金選擇權。A股上市公司在主動退市過程中確認現金選擇權行權價格時,採用的價格參照標準通常爲:董事會決議前三十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董事會決議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價。
故而,中航產融此次提供的現金選擇權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障了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在資本市場多元化退市的大背景下,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愈發重要,主動退市過程中提供合理補償機制,已成爲維護市場公平、穩定的關鍵環節。
暢通多元退出渠道
近年來,隨着資本市場改革深化,上市公司主動退市成爲暢通多元化退市渠道的新選擇。2024年4月發佈的《關於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提到,暢通多元化退市渠道,完善上市公司吸收合併等併購重組政策,支持市場化方式的主動退市。同時,退市新規明確,上市公司通過要約收購、股東大會決議等方式主動退市的,應當提供異議股東現金選擇權等專項保護。
相較於因重大信息披露違法或財務造假等嚴重情形引發的強制退市,主動退市更多地展現出一種企業的自主決策和 “瘦身” 智慧。在成熟資本市場,主動退市的比例遠遠高於強制退市的比例。這是因爲主動退市對於企業而言,並非意味着失敗或終點,而是一種戰略調整的契機。對於中航產融來說,主動退市後,公司可以擺脫上市公司短期業績壓力的束縛,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業務結構的深度調整和長遠戰略規劃中。通過重新審視自身的業務模式,集中資源進行創新研發,有望恢復自身的造血能力,實現業務的轉型升級。
此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選擇主動退市。業內人士認爲,隨着制度完善與案例積累,主動退市有望成爲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保護中小股東權益的重要工具,對於完善公司治理與決策優化也具有積極意義。
編輯: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