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ETF搶攻AI財 投資績效亮眼 吸引資金湧入

AI示意圖。(路透)

臺股高檔震盪,波動及操作難度都隨之增加,觀察近期因交出亮眼績效而廣受資金青睞的主動ETF的投資策略,主要都集中在熱門AI族羣上,也助攻績效表現。

根據CMoney統計至8月25日,臺股相關ETF平均近一月績效報酬是3.3%,低於加權報酬率指數的4.2%,但儘管歷經行情震盪,包括主動統一臺股增長、主動羣益臺灣強棒都繳出超過一成的績優表現,野村旗下兩檔-主動野村臺灣優選、主動野村臺灣50也有介於7.6%至8.3%的表現,顯見績優的主動式ETF在經理人靈活因應盤勢之下,繳出領先大盤的突出表現。

彙整五檔主動式ETF總持股名單,可以發現臺積電、鴻海、臺達電、智邦、健鼎、臺光電、緯穎、奇𬭎、貿聯-KY、旺矽共計十檔都獲得經理人青睞,其中,護國神山臺積電名列所有主動式ETF的第一大持股。

五檔臺股主動ETF持股

至於聯發科、華碩、廣達、中信金、玉山金、川湖、臺燿、金像電、勤誠、創意等十檔也獲得高度認同,分別有四檔主動式ETF納入持股中。

進一步檢視五檔主動式ETF持股動態,近來積極換股的主動統一臺股增長、主動羣益臺灣強棒在這段期間中也展現出大幅超越大盤的績效表現,尤其主動羣益臺灣強棒前十大成分股更是出現大幅轉變,除臺積電、鴻海、臺達電外,其餘都是新面孔。相較之下,野村旗下兩檔-主動野村臺灣優選、主動野村臺灣50則傾向在權重上做調整,成分股維持不變。

主動統一臺股增長經理人陳釧瑤表示,近期市場風險情緒正向,推動臺股大盤創下歷史新高,短線預計呈現高檔震盪,且類股輪動加劇。因此,投資策略採選股不選市,並以AI相關類股爲核心。在美國雲端服務大廠資本支出持續增加的背景下,使AI保持強勁需求,帶動相關供應鏈營收及獲利成長。

展望後市,主動羣益臺灣強棒經理人陳沅易指出,關稅對經濟扭曲遠大於實際經濟成長的下滑,臺灣非電子類產品將承受關稅大部分苦果。後續投資想法可聚焦科技趨勢加上定價權強的企業;像是內需、零售、百貨、餐飲、旅行、非建設資產股;避開低加值出口製造、高負債壽險、建設股。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