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底:增長的象限” 2025觀點年度論壇廣州圓滿閉幕
觀點網 從達峰到築底,從負增長將再到重新增長,短短數年間,房地產經濟週期的象限在所有人面前展開。
3月20日,觀點機構在大灣區舉辦以“築底:增長的象限”爲主題的2025觀點年度論壇,房地產大行業、金融、產業以及科技、消費等領域的龍頭企業及創新先行者高層齊聚一堂,共議新週期和新模式。
深度調整的尾聲
房地產正在進行深度調整,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陽光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在進行主題演講時表示,已經看到多方面的積極改變,包括市場方面銷售的降幅在收窄,一線城市價格出現了企穩跡象,土地成交開始有所活躍,因此可以說這一輪深度調整已進入尾聲。
具體來看,邱曉華認爲,經歷了三年的房地產市場的調整,行業有三方面的深度調整變化。銷售面積相對於高點將近下滑了46%,新開工下降68%,中國的房價平均下滑了1/3,從庫存角度來看整體商品房住宅待售面積仍處在高位,去庫存的壓力依然還很大。
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陽光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 邱曉華
“止跌回穩”需要信心和耐心,正如廣東省房地產行業協會會長王韶的演講所言:“影響‘止跌回穩’原因複雜多變,但根本性原因依然是消費者對房價和安全交付的信心不足,以及就業和收入預期降低。黨和國家正致力於消除打通影響“止跌回穩”的痛點和堵點,我們需要信心和耐心。”
廣東省房地產行業協會會長 王韶
世聯行首席技術官、廣州市房協專家委員會成員黎振偉也表示:“說增長不容易,說穩定更重要。關鍵在如何去找到增長的象限。如何冷靜地、淡定地蓄力地佈局。”
在後續的觀點鏗鏘行等環節,不同嘉賓們從宏觀切入微觀,剖析信心的來源,以及耐心的基礎。
觀點鏗鏘行:增長的象限
主持嘉賓:世聯行首席技術官、廣州市房協專家委員會成員黎振偉
討論嘉賓: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陽光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榮宇建設(廣州)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榮斌;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
例如榮宇建設(廣州)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榮斌表示,相信有關部門的工具足夠多,政策的力度也會夠強,政策會逐步落實,效果值得期待。“其中一個措施就是對庫存過大的地區嚴格控制土地供應,如果說土地端控制住,政府再收回一些存地、存貨,供求矛盾就可以更快地得到解決。”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則指出,Reits在當下就是非常好的政策工具。一方面可以把國內其他的長期資本引導到市場裡面,另外政府也可以透過工具去實現政策的目標。
“對於國外投資者來說,收益率當然重要,可是我們也不能忽視中國市場還是有量的。很多時候,一些保險公司如果是需要去配置長期資產,除了收益之外,還要量。這其實是中國現在可以提供給外國投資者非常重要的一點。”他從國際化視角論述道。
新的秩序 新的生機
當舊模式漸次消解、新秩序在涅槃中重構,城市更新、代建服務、存量盤活、商業運營、資產管理等正在煥發新的生機。
其中,廣州萬溪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凱結合理想花地營造實踐,爲我們講述了未來城市理念。
他舉例稱,理想花地的花地灣項目把多個維度的未來城市理念逐漸落地,包括活力多元、低碳、智慧等,在項目上充分體現。例如首先做了一系列漫行系統,可以打通走到太古裡、芳村大道,利用公共空間系統整體打造開放的節點,同時也引進活動內容,包括和商業、景觀、公園、綠化、空中花路結合在一起,包括綠色生態微環境改造等,也在項目中逐一落地。
“現在還有一個比較充分的感受,就是社羣的運營,尤其對大盤來說非常關鍵。我們專門有一個團隊,面向業主和準業主做了各種各樣的社羣,有很活躍的活動。”
廣州萬溪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楊凱
商業同樣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熙商業董事長潘傑認爲,現在城市商業迭代的新時代範式是增量開發和存量激活的有機共存,他同樣以廣州爲例,今年年度理論新增住宅配套的商業就有70萬方,理論在城市更新裡創造的住宅配套商業會有210萬方,單就廣州市來說,存量商業和增量商業每一年的供應十分龐大。
“對於開發商來說,這些物業的去化和資金回籠,以及通過把商業物業激活帶來的生活配套給到小區,給到他們的業主,是至關重要的。”他總結道。
同熙商業董事長 潘傑
金地集團開發管理公司總經理蔡戈鳴則從代建角度提到,代建行業在價值創造的實現路徑中,除專業能力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信任及合理分工。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房企代建能力,即“C端看產品,B端看經營,信任看服務”。
金地集團開發管理公司總經理 蔡戈鳴
房地產深度調整催生了資產重組的專業需求,宏富產業重組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黃科傑表示,他們就好像是企業的醫生,先爲企業做全面身體檢查,而後續重組的工具有很多,第一是要建立信任,第二是找一個資本的方法。
宏富產業重組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 黃科傑
德勤中國企業轉型與重組服務全國領導合夥人何國樑則提出,目前房地產企業的境外重組大多已展開並陸續進入最後階段,隨着內地保交樓項目逐漸完工,預計2025年的重點將轉向境內債務重組及如何盤活土地資源。
德勤中國企業轉型與重組服務全國領導合夥人 何國樑
止跌回穩的當下和未來
“止跌回穩”的大環境下,產業升級、 消費升級、與“好房子”住房升級帶來了衆多新的機會。
在世邦魏理仕中國區商業諮詢負責人、資深董事鍾廉軍看來,“止跌回穩”涵蓋了保交樓庫存的去化、城市更新的模式創新,再到房子產品力提升,既有短期成效,更蘊含長遠的可能性。
“止跌回穩”的體感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區有所差異,世嘉控股董事長、吉祥置業董事長、中民投投委會監事朱嶽海以海南爲例,“海南沒有大家說的那麼差,也沒有大家說的那麼好。比如三亞購買力強,這兩年大家對產品都比較認真,海口城市更新推地多了一點,但整個銷售還是可以。”
不同城市、區域乃至項目,在“止跌回穩”的大背景下出現分化行情,對此,德思勤集團董事長龍固新從城市綜合體開發的角度提供了一個思路,“一定要有新興的產業引入,產業界定,人口增加,這個時候再配合大基建,帶來的增量有可能使項目在運營上處於特別有利的地位,尤其是能帶來新增的科技人口。”
第一太平戴維斯 廣州策略顧問部負責人、董事陸國強頗爲認同,他歸納認爲,城市更新更是一場空間的革命,有三個關鍵詞需要相當注重,分別是產業換血、民生託底、資金破局。
主題討論會:止跌回穩的想象
主持嘉賓:世邦魏理仕中國區商業諮詢負責人、資深董事鍾廉軍
討論嘉賓:而今管理建設管理集團執行總經理楊明珠;旭輝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兼 CIO劉煜;世嘉控股董事長、吉祥置業董事長、中民投投委會監事朱嶽海;德思勤集團董事長龍固新;新城控股集團建管公司業務發展部總經理宋立攀;第一太平戴維斯 廣州策略顧問部負責人、董事陸國強
新城控股集團建管公司業務發展部總經理宋立攀則從商業角度,談到爲什麼有了商業,住宅就賣得好。“經濟下行,小範圍生活圈內商住綜合體的優勢特別明顯,商業對於輕資產包括代建業務的拓展幫了大忙。”
迴歸到住宅本身的居住屬性,旭輝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兼CIO劉煜分享,旭輝圍繞“好房子”準備做“三個重塑”:產品重塑、流程重塑、供應鏈重塑,而且一切正當其時——“現在有的是時間。無論是重資產獲取土地,還是輕資產代建也罷,時間是足夠的。時間足夠,就能夠讓我們認真去分析客戶的需求,認真去打造產品。”
當 “好房子”成爲核心訴求,代建企業既是爲甲方企業服務,也是爲購房客戶服務,而今管理建設管理集團執行總經理楊明珠就提出,“好房子”就是好產品,“我們產品賣的是服務,讓不動產能夠增值,這也是B端服務的優質產品。最終還要落地成好的房子或者好的運營空間,再去C端產生價值,這兩者是不矛盾的,都是我們需要去做好的。”
“安居樂業”這一普遍願景是房地產行業的根本,廣東省房地產行業協會會長王韶演講時也表示,任何時代住房都是重大民生,任何時候都有重大需求。他以詳實的數據論證,“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傳統開發模式已被證明是不可持續,打造真正符合百姓需求的好房子,特色化、差異化錯位發展纔是未來房地產的發展方向!”
每一屆年度論壇,嘉賓之間總會問及一個問題:這個論壇源於何時,始於何地?老朋友會告訴新朋友,是2008年,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一個禮堂內。
對中國人來說,那年發生了很多牽動人心的事,而在房地產行業,國家出臺四萬億救市政策,堅持下來的企業得以存活並發展。
畢竟,青山遮不住,大江東流去。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
本文源自:觀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