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貸機構名單“瘦身”進行時,銀行合規成本提升加劇馬太效應
距離互聯網助貸新規正式實施不到3個月,一場行業“洗牌”正在加速演進。
近期,多家銀行、消金公司密集披露互聯網貸款業務合作機構名單,其中頭部助貸平臺頻現,而中小助貸平臺黯然離場。這一現象的背後是在合規壓力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互聯網助貸業務的風險偏好持續收緊,倒逼市場向頭部助貸平臺集中。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此前,部分中小助貸平臺通過協議嵌套、業務轉包等方式變相擡高利率至超24%,新規封堵了“隱形加價”的灰色操作空間。業內人士表示,在合規轉型過程中,部分中小助貸平臺或面臨商業模式能否持續的嚴峻考驗。(中國證券報)
相關資訊
- ▣ 部分銀行保險機構助貸機構違規擡升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被通報
- ▣ 違規擡升小微綜合融資成本 多家銀行保險機構被通報
- ▣ 央行:對於金融機構發放的符合要求的貸款,中國人民銀行向金融機構發放再貸款的比例從貸款本金的60%提升到100%
- ▣ 名單制管理、增信服務禁止變相加價,商業銀行助貸“新規”下發
- ▣ 手機銀行APP“加減法”:瘦身整合,70家商業銀行接入雲閃付
- 違規擡升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銀保監會通報四家銀行保險機構
- ▣ 助貸新規落地!銀行應確保借款人年化利率符合24%等規定
- ▣ 匯聚合力 疏通堵點 招商銀行推動“白名單”項目應貸盡貸
- ▣ 成都“商轉公”貸款簽約銀行名單!
- ▣ 地產“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加速落地 工行、農行更新進度 更多銀行加入
- ▣ 民爆行業整合進行時 產業集中度加速提升
- ▣ 注重風險防控與效率提升,銀行機構數量續做“減法”
- ▣ 英國央行副行長呼籲加強對非銀行貸款機構的研究
- ▣ 元月打炒房效應 國銀不動產貸款成數 均合規
- ▣ 機構認爲銀行股性價比逐步提升
- ▣ 上半年高額罰單驟減 銀行業合規經營漸顯成效
- ▣ 央行:向金融機構發放再貸款的比例從貸款本金的60%提升到100%
- ▣ 快速部署 應進盡進 招商銀行積極響應“白名單”擴圍增效工作
- ▣ 房貸轉向非銀行金融機構
- ▣ 楊宏獲批任華夏銀行首席合規官 爲金融機構合規新規出臺後銀行業首例
- ▣ 華夏銀行:分支機構與中介合作依法合規
- 房貸難度上升 信義:可轉向非銀行金融機構
- ▣ 介休農商銀行:打出金融“組合拳”促進信貸投放提速增效
- ▣ 機構:7月房企融資規模創年內單月新高,萬科獲大量銀行貸款
- 馬上消費募集5.3億元銀團貸款 馬太效應或進一步凸顯
- ▣ 中國銀保監會:部分銀行保險機構擡升小微融資成本
- ▣ 銀行加班審覈白名單 將投放1.77兆貸款
- ▣ 集體限購控規模,績優基金“瘦身”進行時
- ▣ 獨家丨助貸新規出臺在即,規範三大助貸模式,要求銀行加強自主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