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批文有效期僅剩月餘,佳力奇IPO幸運“壓哨”發行將迎挑戰
導讀:2024年業績的回暖,給佳力奇IPO重新帶來了生機,並獲准啓動發行。但在業績出現如此大幅波動之後,羸弱之勢尚未完全扭轉之下,其是否又能獲得市場的認可經受得住投資者的考驗呢?這可能將是佳力奇在接下來啓動IPO發行過程中將要直面的最大難題。
本文由叩叩財經(ID:koukouipo)獨家原創首發
作者:趙 擎@北京
編輯:翟 睿@北京
千鈞一髮。
正當外界爲多家擬上市企業所持的IPO註冊批文即將失效而憂心忡忡之時,又一家幸運企業趕在上市失敗的邊緣成功逆轉局面。
2024年8月8日晚間,安徽佳力奇先進複合材料科技股份公司(下稱“佳力奇”)對外正式發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招股意向書,並以此宣佈其IPO發行序幕的開啓。
按照佳力奇當晚公佈的IPO發行流程安排,其預計將在2024年8月13日進行網下初步詢價,符合條件的網下投資者可通過相關發行電子平臺提交申購意向價格和數量。此後,佳力奇和其此次IPO保薦人(主承銷商)將通過網下初步詢價直接確定發行價格, 網下不再進行累計投標詢價。
在確定好發行價格後,8月19日,佳力奇便將同時開啓其此次IPO的網上和網下申購。
與早其兩日開啓IPO發行程序的上海小方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小方製藥”)一樣,在此之前,佳力奇正因IPO註冊批文的即將失效被外界所關注。
公開信息顯示,佳力奇主營航空復材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及相關服務,是目前國內重要的航空復材零部件供應商之一。其於2022年5月31日正式向深交所提交創業板上市申請並獲得受理,同年12月12日,在經歷了深交所的兩輪前期意見反饋後於創業板2022年第85次審議會議上成功通過審覈,又在歷時長達8個多月後,才終於在2023年8月18日成功向證監會遞交了註冊申請。
佳力奇與小方製藥的IPO註冊批文皆是在2023年9月13日獲得證監會批覆的。
按照監管層的相關規定,IPO註冊批文自同意註冊之日起12個月內有效。
也即是說,如果佳力奇再不啓動IPO發行,其很可能將面臨難以在註冊批文有效期內完成發行而上市失敗的結局。
幸運的是,在註冊批文有效期僅餘最後一個月之時,佳力奇和小方製藥都還是先後相繼啓動了上市發行流程。
自注冊制改革以來,2024年之前,擬上市企業在獲得IPO註冊批文後卻未能在期限內完成發行的情況並不算多見。在過去的近4年時間中,僅有特殊的螞蟻集團科創板上市事件和申報北交所上市的鄭州凱雪冷鏈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數案例。
但時間進入2024年以來,隨着監管政策和市場行業環境的變化,多家企業好不容易通過重重關卡的審覈後才獲得的IPO註冊批文——這張對擬IPO企業來說可謂是A股上市最關鍵的“准入證”,卻屢現失效風波。
據叩叩財經統計,在2024年剛剛過去的7個月中,已經有4家擬上市企業的註冊批文最終變成了“廢紙一張”,分別包括申報科創板上市的新通藥物、擬創業板上市的潤陽股份和僑龍應急以及科志股份的北交所上市申請。
有了上述四家鎩羽在A股上市最後一步的先例。
最近一批註冊批文即將到期卻遲遲未能進入到發行流程的擬上市企業的未來命運自然備受關注。
“雖證監會的註冊批文有效期是12個月,原則上講,企業可以在這12個月內任意選擇時間段來完成其發行流程,但一般沒有特殊情況,企業基本都會盡可能快的在第一時間啓動IPO的發行工作,以免此後自身的基本面或發行環境出現變化而夜長夢多。”早前,一位來自於滬上一家大型券商從業十餘年的資深保薦代表人告訴叩叩財經,業內默認如果註冊批文有效期過去超過一半時間,企業還未實質推進其上市發行計劃的話,則該項目便很可能遇到了發行障礙。
“要想成功推進發行,肯定是需要清除影響並重新獲得監管層的認可。”上述資深保薦代表人坦言。
日前,曾有部分媒體煞有介事地分析認爲,2024年以來,上述4家這一系列擬上市企業所獲註冊批文失效的背後,是“業績或行業週期風險等因素所致”。但據叩叩財經獲悉,事實上,目前失效的幾份批文中幾乎沒有真正因此所導致的。
“除非是企業在獲得註冊批文後其經營環境和業績出現了非常重大的下滑,使得其基本面將完全不符合上市的基本要求,否則一般性業績的下滑,也並不會直接導致註冊批文的失效。”上述資深保薦代表人向叩叩財經表示,早幾年前,監管層曾有過擬上市企業若最近一期業績下滑50%將不推進發行上市安排的說法,但這一規定,在註冊制下也被取消,“只要企業能說明業績下滑的合理性,並證明不影響企業之後的成長性和持續性,也並不會對上市的推進形成實質性障礙。”
佳力奇IPO能在上市批文進入倒計時時“壓哨”啓動發行,就得益於此。
“業績的下滑,的確嚴重拖延了佳力奇IPO的上市進程。”2024年8月9日,在宣佈正式啓動IPO發行後,一位接近於佳力奇的中介機構人士告訴叩叩財經,在獲得註冊批文多時後,一直遲遲未能啓動發行程序,主因的確與其業績在獲得註冊批文的前後出現了大幅下滑有關。
“在佳力奇IPO通過深交所審覈提交證監會註冊後,正是2023年中報業績披露時,當期佳力奇的業績便隱隱出現了下滑之勢。爲了審慎以待,證監會在隨後便要求佳力奇補充提交了其2023年前三季度的業績預測,佳力奇給出的數據並未出現大幅下滑的跡象,在此基礎上,證監會才放心地將註冊批文下發於其。”上述接近於佳力奇的中介機構人士透露,但令監管層始料未及的是,在佳力奇獲得IPO註冊批文後不久,其卻給出了一份令監管層大跌眼鏡的2023年年報——因在2023年第四季度中,佳力奇經營狀況急轉直下,使得其在2023年下半年的業績出現了遠超預期的驚人下滑。
“業績大幅下滑後,佳力奇需要在向監管層解釋合理性的前提下,也要儘快證明自身的成長性和持續性,在2024年中業績能否出現較爲明顯的回暖跡象,就是關鍵所在。”上述中介機構人士表示,好在隨着日前佳力奇2024年中報數據的出爐,雖依舊未能回到2022年時的業績高點,也未能再續此前幾年的高增長態勢,且與2023年同期相比還有一定幅度的下滑,但已明顯較2023年下半年有所改善,“在中報出爐後不久,日前,佳力奇還向證監會提交了一份2024年全年的業績預測報告,按其預估,2024年中,佳力奇的營收和利潤都將重回增長軌道。在此前提下,佳力奇也才終於獲得了啓動IPO發行的寶貴之機。”
1)業績羸弱之下,融資規模能否如預期?
如上所言,業績的羸弱,尤其是在其IPO通過審覈並向證監會提交註冊後的期後業績出現了大幅下滑,曾一度嚴重阻礙了佳力奇上市步伐向A股的挺進。
2023年是佳力奇基本面的分水嶺。
在2023年之前的幾年中,恐怕是很少有人能質疑其業績的成長性和持續性的。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中,佳力奇營業分別錄得2.35億、4.28億和5.92億,對應的扣非淨利潤也從早期的7000萬出頭,經由2021年的1.17億,至2022年便已增長至1.4億,三年中複合增長率高達44.7%。
雄厚的盈利能力和穩健的成長速度,是佳力奇闖關創業板上市並能迅速獲得深交所認可的關鍵。
但2023年後,佳力奇所面臨的經營狀況卻突然急轉直下。
先是在2023年上半年中,延續幾年的增長態勢便已明顯出現了回落。
據佳力奇2023年中報顯示,當期其營業收入僅錄得2.7億,同比下滑2.39%,扣非淨利潤約爲6014.29萬元,同比下滑0.45%。
此時,佳力奇還能向監管層堅稱“經營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相對穩定”。
時間來到2023年下半年,“相對穩定”的經營業績明顯已經難以維持。值得注意的是,此時正是佳力奇向證監會提交IPO註冊申請的關鍵時刻。
據叩叩財經獲悉,證監會雖然早在2023年9月13日,也就是佳力奇提交IPO註冊申請後的不到一個月內便對其註冊批文進行了批准,但遲遲未對其下發。
直到2024年1月24日,佳力奇才獲得這份已生效了4個多月之久的註冊文件。
證監會方面雖對佳力奇即將到來的基本面的變化也的確做到了審慎以待,但接下來,佳力奇業績的“變臉”速度也超出了其給予監管層的預期。
據叩叩財經獲得的一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23年中,佳力奇營業收入共計4.63億,同比2022年下滑21.8%,扣非淨利潤僅有7836.64萬,同比下滑44.25%。
因在佳力奇2023年中報中,其便稱營業收入達到了2.7億,扣非淨利潤約6014.29萬元。
即是說,2023年下半年中,佳力奇的營業收入僅僅只入賬了1.93億,賺得扣非淨利潤僅有1822.35。
同樣在2022年的下半年中,佳力奇的營業收入近3.2億,扣非淨利潤則爲8017.21萬元。
從8017.21萬元跌至1822.35萬元,佳力奇在2023年下半年中的扣非淨利潤同比下滑幅度達到了驚人的77%。
“以成長性和業績的持續性著稱的創業板,在佳力奇業績出現如此重大變故之時,是難以讓其順利推進發行的。”上述中介機構人士坦言,“如果佳力奇在2024年上半年中業績繼續出現大幅下滑,就很難向監管層證明其滿足上市的基本要求。”
日前,佳力奇2024年的中報終於出爐,這也讓佳力奇懸着的心逐漸落地。
在2024年的上半年中,雖然營收也僅有2.69億,稍稍不及2023年同期,扣非淨利潤也僅有4541.88萬,同比下滑達到了26.15%,但相較於2023年下半年,下滑幅度已大幅收窄,出現了回暖的跡象。
據佳力奇向證監會提交的2024年前年財務數據的預測顯示,其預計2024年的營業收入將重回到5.55億左右,較2022年的高點仍有一定距離,但同比2023年卻能實現近20%的增長,扣非淨利潤方面,佳力奇則預測2024年將達到了8491.91萬,同比上漲8.3%.將重回增勢。
2024年業績的回暖,給佳力奇IPO重新帶來了生機,並獲准啓動發行。
但在業績出現如此大幅波動之後,羸弱之勢尚未完全扭轉之下,其是否又能獲得市場的認可經受得住投資者的考驗呢?
這可能將是佳力奇在接下來啓動IPO發行過程中將要直面的最大難題。
“如果佳力奇能保持2022年時的經營狀態,我認爲其估值應該能達到其預期的水平。”上海一傢俬募機構的投資部門負責人士向叩叩財經表示,“但近一年多其業績下滑嚴重,疊加行業和市場環境的因素,市場對其估值和報價應不會太高。”
據佳力奇在2022年時最初向深交所遞交的IPO融資計劃顯示,其欲通過此次上市共發行2074.38萬股新股以募集11.22億資金。
在2024年8月8日晚間佳力奇公佈的最新招股意向書中,其並未對上市IPO融資方案進行修改。
“目前佳力奇所在行業A股的市盈率約在33倍左右,2022年時,其扣非淨利潤約爲1.4億能繼續保持的話,此次IPO的整體估值約在46.2億,新發行的股份比例又剛好爲發行完成後的25%,對應的融資規模剛好是11.55億,基本上與其IPO的計劃吻合,還算是比較合理的。”上述私募機構投資部門負責人表示,“但在2023年和2024年業績下滑後,同樣按照33倍的行業市盈率測算,即便算上其上市後二級市場的溢價,我認爲佳力奇此次IPO合理的估值應在26億至28億之間,發行價格合理的區間是在30-33元/股”。
如果佳力奇此次IPO的定價最終果真落定在30-33元/股之間,這也意味着其融資規模將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僅有原計劃的一半。
“目前整個A股二級市場環境並不算好,大盤也較爲動盪,資金層面都處於謹慎觀望期,疊加佳力奇自身經營狀況等負面因素,其IPO發行的前景難言樂觀。”上述私募機構負責人補充認爲,“此類獲得批文後,遲遲未能發行的公司股票,上市後出‘問題’的概率和不確定性比其他上市推進順利的企業還是更大,我們一般也會對此類股票的認購採取更爲謹慎的態度。”
2)中信建投再成贏家,電子網上市前路仍不明
無論如何,在註冊批文有效期將至之前,佳力奇總算啓動了其IPO的發行程序,這相較於已經上市失敗的多家企業,還是目前正在等待開啓發行流程的多家擬上市公司,佳力奇還是令人羨慕的。
佳力奇IPO發行流程的正式啓動,無疑也給近期正連番遇挫的中信建投投行業務注入了一針不小的強心劑。
2024年,原本投行業務發展強勁的中信建投,還未徹底從紫晶存儲造假上市陰影中走出來,便輪番又陷入了多起業務危機。
據叩叩財經統計,僅在2024年過去的幾個月中,中信建投就因投行保薦業務的執業質量問題遭到了監管層“四連罰”,多達8名保薦代表人遭監管層追責,其中四名更被處於通報批評(詳見叩叩財經相關報道《中信建投保薦業務年內慘遭四連罰,現場檢查揭恆達智控科創板IPO鎩羽幕後:負責售後及客戶維護的項目經理竟被認定爲研發人員!》)。
2024年1月3日,深交所公佈了《關於對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汪浩吉、方英健的監管函》,這也是2024年中中信建投因投行保薦業務遭追責的首例。
彼時,中信建投的受罰之因源於其在保薦芯天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創業板IPO過程中,“未對發行人所處市場情況及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予以充分關注,未充分覈查發行人對終端客戶的銷售情況,對發行人業績預計情況未審慎發表專業意見並督促發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質量”。
2024年5月14日,因在深圳中興新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興新材”)科創板IPO上市的保薦中,同樣因對發行人研發費用的核查工作明顯不到位,以及對“發行人廢膜管理相關內部控制缺陷整改及運行情況的核查工作明顯不到位”,中信建投就已被上交所予以監管警示。
與此同時,負責中興新材IPO的兩名來自中興建投的保薦代表人李豪和劉建亮還被因存在“保薦職責履行不到位的情形”而被上交所通報批評。
2024年6月20日,就在中信建投因保薦中興新材IPO被認定履職不到位僅僅一個月後,上交所又在當晚的稍晚時刻正式發佈了又一份對中信建投予以監管警示的決定,並同時又對來自於中信建投的另外兩名保薦代表人做出了予以通報批評的紀律處分決定。
導致上交所作出這一決定的則是源於一起融資規模高達30餘億的定增再融資項目——2023年3月29日,在中信建投的保薦下,A股主板上市企業大參林的再融資項目正式獲得上交所的受理。
在大參林定增項目申報審覈的過程中,上交所認定作爲大參林再融資的保薦方,中信建投及其相關保薦代表人在大參林實際控制人之一的柯金龍因涉嫌單位行賄罪被依法提起公訴時未按規定及時向上交所報告並申請審覈中止,故認定中信建投及保薦代表人在項目保薦期間未能勤勉盡責。
2024年7月22日,上交所又再度宣佈對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負責人予以監管警示的決定,認爲其在負責保薦鄭州恆達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的過程中,也同樣存在履行保薦職責不到位問題。
讓外界對中信建投投行內控有效性的拷問達到巔峰的則是發生在2024年7月26日時的一起“投行實習生炫富泄露客戶敏感信息”的熱搜。
2024年7月26日,,一條名爲“985大一投行實習的一天”的視頻在網絡流傳。網傳視頻顯示,該名大學生暑假期間在中信建投研學,開着保時捷汽車上班,下班打高爾夫和羽毛球。最受爭議的是,該條視頻泄露了多箇中信建投投行部門的項目客戶信息。
隨着輿論的發酵,“中信建投實習生泄漏IPO材料”的話題一度登上了微博和百度的熱搜第一。
7月26日下午,中信建投對外表示:“視頻內容涉及我司客戶敏感信息,違反了我司合規管理規定。目前,我司已責令該學生終止研學,並按照公司相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啓動問責程序。公司將舉一反三,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嚴肅紀律要求。”
但無論中信建投如何解釋,其投行業務的專業性和內控有效性的正面形象跌至谷底。
彼時,讓中信建投更爲擔憂的是,上述種種負面質疑和輿論,或將對其正在進行的投行項目形成實質性影響。
據叩叩財經獲悉,正在中信建投因投行業務捲入各種輿論漩渦之時,截止到2024年7月26日,曾共有10家擬IPO企業的上市批文有效期在2024年底之前即將屆滿,但遲遲未能啓動發行,其中有多達3家爲中信建投所保薦,也是其中保薦份額佔比最大的券商。
不過最終還是有驚無險。
在7月26日當晚,由中信建投保薦的巍華新材順利宣佈啓動IPO發行。按照規定,巍華新材IPO的上市批文將在11月到期。
如今,佳力奇IPO也在繼巍華新材後順利得以推進,中信建投保薦的項目中,短期內需要面對批文有效期問題的項目便僅餘河北廣電無線傳媒有限公司一家。
“巍華新材和佳力奇IPO的順利推進,將可能給中信建投帶來上億的保薦承銷費用。”一位來自於中信建投的內部人士曾向叩叩財經承認,如果這幾起已經獲得上市批文的投行項目最終告敗,對中信建投投行部門的損失,無論從聲譽上,還是實際收入上,都是難以忽略的。
上述接近於中信建投的內部人士告訴叩叩財經,中信建投在對巍華新材IPO保薦和承銷中獲得的收益約爲5600萬,與佳力奇簽訂的保薦承銷費爲其IPO實際募資金額的5%,如果佳力奇最終能達到其預計募資額度11.22億,中信建投將從該項目中也獲得近5600萬的收入。
在小方製藥和佳力奇這兩家同日獲得IPO註冊批准的企業於批文有效期進入倒計時的最後時刻先後宣佈進入IPO發行程序後,深圳華強電子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電子網”)IPO該何處何從,又成爲焦點(詳見叩叩財經相關報道《一日四家告敗,“A拆A”分拆上市強監管政策緊縮風聲乍起!深圳華強分拆電子網IPO變奏在即?註冊批文有效期已過九月卻難啓發行》)。
實際上,在2023年9月13日,證監會共批文了三家擬IPO企業的註冊申請,除了小方製藥和佳力奇外,第三家便是電子網。
同樣,直到如今IPO批文有效期僅餘一個月之時,電子網在獲得IPO註冊批文後也遲遲未能啓動發行。
與小方製藥和佳力奇相比,電子網IPO所面臨的障礙顯然更大。
雖然電子網IPO的註冊批文獲准日期爲2023年9月13日,但直到2024年2月20日,其才從證監會手中獲得了這份已遲到近5個月的上市“通行證”。
在成功獲得註冊批文後不久,2024年4月12日,國務院正式發佈《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新《國九條》”),其中在第二條“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中便明確指出要“從嚴監管分拆上市”。
隨後,投行圈內有消息流出,稱監管層對分拆上市的監管口徑將進一步嚴格受限,甚至還有傳聞稱,“基本明確滬深不能分拆”,欲分拆到北交所上市的,則還留有窗口,需“一事一議”。
緊接着一大批企業陸續終止分拆上市的計劃,也側面印證了相關傳聞的真實性。
電子網正是A股上市企業深圳華強分拆上市而來。
2024年8月9日晚間,在小方製藥和佳力奇成功宣佈啓動上市發行後,就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向深圳華強提問稱,“假如電子網由於某些原因無法上市,對公司有什麼影響?”
深圳華強回覆稱:“公司子公司華強電子網集團IPO通過註冊後還需履行發行、上市等相關程序。目前華強電子網集團正在組織開展相關工作,如有重大進展,公司將按照規定及時披露,請您關注公司公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