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異味擾民 環境部出手!空品監測車進駐水圳公園
環境部10日於竹北市設置空氣採樣鋼瓶、空氣品質監測車,要揪出惡臭來源。(邱立雅攝)
竹北市自8月下旬2度發生異味事件,卻始終查不到源頭,新竹縣政府除了派員稽查,也與竹北市公所共同尋求中央協助,並獲得環境部承諾,於竹北市設置空氣採樣鋼瓶、空氣品質監測車,10日正式進駐水圳公園,預計監測1周,環保局也提醒民衆請勿聚集靠近,以免影響採樣品質。
異味事件引發各界關注,立委林思銘、徐欣瑩也邀集環境部等單位至新竹縣勘查、開會,以利掌握異味來源。環境部另將持續提供大氣擴散模擬結果、空拍火點資訊,以利地方應變。
此次環境部提供協助包含設置空氣採樣鋼瓶、空氣品質監測車,也根據日前異味通報地點,設置於竹北市的水圳公園,期望能精準採樣,以分析異味來源。有民衆表示,當下聞到味道相當刺鼻,絕對不是植物天然臭味,而是濃烈的化學味道。
環保局長蕭宏傑指出,民衆通報臭味期間,縣內的100多個微型感測器與手持式監測設備均未偵測到PM2.5或揮發性有機物顯著上升,加上精密檢測需委外專業單位,成本高昂,難以單靠地方經費頻繁使用。
對此環境部指出,由於地方監測量能有限,難以偵測到細微的有機污染物,因此升級監測層級,啓用新採購的空品監測車,並以不鏽鋼採樣桶將現場檢體送至國環院實驗室做進一步分析。竹北成爲該車首次啓用的地點,後續將透過檢測數據縮小範圍,再由新竹縣環保局鎖定可疑工廠加強稽查。
此次環境部伸援提供協助,環保局也將派員輪值,並於現場監測,以避免影響採樣狀況,由於檢測儀器較爲精密,設置於公園中,呼籲民衆請勿靠近、聚集,以免影響採樣結果。環保局也委請專家學者運用擴散模式科技工具,模擬污染物軌跡,縮小排查範圍。
環保局說明,異味事件與其發生源、化學性質、風速風向傳遞、大氣擴散稀釋、人體生理感受等多項因素息息相關,機制非常複雜,政府部門會持續來努力,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儘早查明是否有相關違法污染情事,依法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