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傳異味監測找源頭 環境部新購空品車首度出動
環境部升級監測層級,昨啓用新採購的空品監測車,並以不鏽鋼採樣桶將現場檢體送至國環院實驗室做進一步分析。圖/竹縣府提供
新竹縣竹北市從8月下旬以來屢傳散發臭味,由於多數通報集中在竹北東區,但源頭不明,新竹縣政府獲環境部協助,昨天在竹北市水圳公園啓用空氣採樣鋼瓶、空氣品質監測車,預計監測1周,環保局提醒民衆請勿聚集、靠近,以免影響採樣品質。
新竹縣環保局長蕭宏傑說,民衆通報臭味期間,縣內的100多個微型感測器與手持式監測設備均未偵測到PM2.5或VOC顯著上升,加上精密檢測需委外專業單位,成本高昂,難以單靠地方經費頻繁使用。除了環境部協助監測,縣府已成立異味事件即時通報平臺,並持續巡查釐清污染物來源。
竹北市公所主秘陳家緯說,環境部依據市公所彙整的異味時段與地點資料分析,研判昨天氣候條件與異味事件相似,初判東南風飄散路徑後,擇定在通報數較多的竹北東區、水圳公園設點採樣。
環境部指出,由於地方監測量能有限,難以偵測到細微的有機污染物,環境部特別升級監測層級,新採購的空品監測車在竹北首度啓用,並以不鏽鋼採樣桶將現場檢體送至國環院實驗室做進一步分析,後續將透過檢測數據縮小範圍,再由竹縣環保局鎖定可疑工廠加強稽查。
新竹縣籍立委林思銘、徐欣瑩也邀環境部勘查、開會,林思銘昨說,已要求環境部在18日將監測報告提供給主管機關,1周後若仍無法查明污染源,須持續追蹤監測直到查出污染源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