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期 | 甲醇期貨內地檢修退潮,沿海庫存壓頂,未來漲勢可期?
7月22日,甲醇期貨主力合約MA2509強勢拉漲2.42%,收於2457元/噸,盤中最高觸及2461元/噸,創下近一個月新高。這一波反彈背後,卻是內地與沿海市場的劇烈分化: 內地檢修產能陸續迴歸,開工率攀升至88.18%,而沿海港口庫存卻以每週7萬噸的速度累積,華東庫存已突破65萬噸大關。
這種“內地強、港口弱”的格局,恰是甲醇市場週期性矛盾的縮影。
一、週期輪迴:從震盪到脈衝的三段式軌跡
回顧2025年上半年,甲醇市場演繹了一出經典的“三段式”行情:
1月衝高:受伊朗寒潮引發多套裝置停車影響,港口庫存驟降至91萬噸低位,價格衝高至2725元/噸;
4月深跌:特朗普加徵關稅引發宏觀利空,疊加國內春檢不及預期和港口累庫,價格暴跌至2238元/噸;
6月脈衝:中東地緣衝突導致伊朗1300萬噸裝置停工,價格急漲至2543元/噸,但隨後快速回落。
每一次漲跌都與 供應彈性和 地緣擾動緊密相關。當前價格中樞已下移至2300-2400元/噸區間,較年初下移近300元。
二、 供應博弈:內地復工與進口洪流的角力
內地檢修退潮正在成爲近期市場主線。7月以來,西北、華北等主產區裝置集中重啓,產能利用率快速回升至88.18%。
雖然本週因檢修損失量增加(涉及產能約300萬噸),全國開工率小幅回落至82.69%,但這一水平仍顯著高於去年同期10個百分點以上。
更嚴峻的壓力來自 沿海進口洪流。7月中旬港口庫存激增7.13萬噸至79.02萬噸,其中華東單週累庫6.35萬噸。這主要源於:
伊朗貨源集中到港:6月地緣衝突停車的裝置已陸續重啓,積壓貨源涌入中國市場;
東南亞轉口減少:馬來西亞170萬噸/年裝置因缺氣計劃7月底檢修,文萊85萬噸裝置8月檢修在即,分流壓力暫緩。
當前需求端呈現“傳統弱、新興穩”的分化:
傳統需求進入淡季:甲醛開工率43.6%(環比-1.5%),醋酸開工率90.5%(環比-3.3%);
MTO韌性超預期:烯烴開工率86.23%,利潤修復至安全區間,短期停車概率降低;
燃料領域潛力待發:在“雙碳”政策推動下,甲醇燃料應用可能成爲未來需求亮點。
值得關注的是, 內地需求表現強於港口。西北企業簽單量環比增加2.6萬噸至6.3萬噸,待發訂單增至24.31萬噸,支撐內地價格保持相對強勢。
四、成本重構:煤炭弱穩下的利潤再分配
成本端正經歷深刻重構:
煤炭價格中樞下移:內蒙古5500大卡坑口煤從年初735元/噸跌至700元/噸附近;
煤制甲醇利潤擴張:西北煤制利潤中樞同比上移300元/噸,主流利潤達500-1000元/噸;
進口成本擡升:人民幣貶值疊加中東地緣風險溢價,進口成本邊際上行。
這種成本結構使得 國內高開工具備持續性,但也爲價格提供了底部支撐。
五、未來推演:三季度蓄勢,四季度突圍
基於週期性規律和現實矛盾,下半年行情可能分階段演繹:
8月:震盪築底期
伊朗進口壓力持續(預計月均到港80萬噸)
內地檢修產能完全迴歸
港口庫存或突破85萬噸
價格波動區間看 2350-2500元/噸
9-10月:反彈啓動期
秋檢啓動:西北煤制裝置傳統檢修季來臨
需求旺季:“金九銀十”帶動甲醛、醋酸開工提升
進口減量:東南亞檢修加劇區域貨源緊張
價格中樞有望上移 至2500-2650元/噸
11-12月:趨勢強化期
冬季限氣:伊朗天然氣供應收緊導致裝置降負
燃料需求:供暖季甲醇燃料替代需求釋放
政策驅動:供給側改革淘汰落後產能
主力合約MA2601或挑戰 2700元/噸關口
對於不同週期的投資者:
短線交易者:關注港口累庫與內地價差變化,把握9-1反套機會(當前價差-69元/噸);
中線佈局者:MA2601合約在2300-2350區間逐步建倉,目標2600-2650;
產業客戶:待價格反彈至2500元/噸上方,可逐步開展賣出套保。
風險點在於:宏觀情緒轉弱可能壓制反彈高度,而 到港量超預期或使港口庫存突破90萬噸警戒線。
當下甲醇市場的“冰火兩重天”,本質是供需再平衡的必經階段。隨着秋檢啓動、旺季來臨和進口節奏轉換, 庫存壓力的頂點可能正是行情轉折的起點。
歷史週期律顯示,在產能出清與需求復甦的交匯點,往往孕育着最大的價格彈性。當市場多數人盯着港口堆積的罐容時,聰明的資金已在爲四季度的供需錯配埋下籌碼。
聲明:以上分析基於公開數據與週期模型推演,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
關注我,投資路上多一雙眼睛,少幾道傷疤。若看到滿眼錯誤,是我錯了;若覺得都是對的,更是我錯了。可不信不可全信,取捨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