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無效休息會更累!陸網狂推「有效休息7方法」 讓大腦真正放空
週末睡一整天、大吃大喝等看似放鬆的行爲,其實是一種無效休息。(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當代人生活忙碌,總喜歡在週末放假時與親友聚餐、或悠閒宅家追劇。但原來看似吃頓大餐、睡到自然醒等看似放鬆的狀態,其實是一種「無效休息」,反而會讓人越來越累。而人真正需要的「有效休息」,其實其中一項就超容易達成,那就是關掉電子設備,讓自己思緒放空,不想任何煩心事。
陸媒《新浪新聞》9日報導指出,很多人希望能在週末好好休息,緩解一週的疲憊,但大吃大喝、熬夜追劇、倒頭狂睡一整天等,看似放鬆的事,只會讓人更累。報導也指,比起上述的「無效休息」,不如試試人體真正需要的7種「有效休息」。
一、「軀體休息」。放慢機體的運轉速度,使各項生理功能恢復。此時需要睡眠,晚上早點睡覺,必要時打個盹,或悠閒地享受午餐時光。
二、「腦力休息」。關掉電子設備,放下發出藍光的螢幕,拉上窗簾,戴上眼罩,播放舒緩的輕音樂,不想任何煩心事,發發呆。
三、「情緒休息」。卸下情緒包袱,和自己喜歡或親近的人分享喜怒哀樂,發泄不良情緒。傾訴的對象可以是心理治療師、親密的朋友或家人。
四、「社交休息」。可暫時斷絕與外界的來往,讓自己獨處一段時間。靜靜地待在家中,或是到郊區遠足。
五、「創造力休息」。從繁雜的重複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才能恢復精氣神。試着讀一本好書,去公園散步,給房間做次徹底的大掃除。
六、「感官休息」。眼部疲勞、頸部僵硬、飲食無味等,這是最常見的感官功能疲勞,可多親近大自然,接觸綠植,嗅聞清新空氣。
七、「精神休息」。感覺迷惘、孤獨、無所依靠,就表示你需要精神層面上的休息了。可讀讀書,外出遊玩,練習冥想,參加志工活動,豐富靈性世界,增強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