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普渡結合動物祈福 木柵集應廟捐上萬斤白米做公益
木柵集應廟今年攜手北市動保處、動物之家等舉辦動物超渡與祈福儀式。圖/世界華人宗教研究學會提供
農曆7月,許多社區舉辦民間習俗中元普渡,木柵集應廟今年也攜手北市動保處、動物之家、議員張志豪、陳宥丞及財團法人臺灣關愛基金會、創世基金會、華山基金會等,舉辦動物超渡與祈福儀式。
木柵集應廟主委張敏男提醒,民衆在準備普渡供品時,可選擇三牲(雞、豬、魚)及時令水果,如蘋果、橘子、奇異果、火龍果與哈密瓜,並強調牲品須保持完整、果品應完整無損,以示尊敬。
廟方捐贈3000包白米共1萬5000臺斤,給弱勢團體與基金會,其中包含財團法人臺灣關愛基金會500包、創世基金會300包、華山基金會100包等,也準備300份普渡供品提供中低收入戶家庭登記領取。
針對毛小孩,廟方也捐出100公斤的罐頭與飼料給臺北市動物之家,期盼透過實際行動將祈福化爲關懷,讓更多人與動物感受到溫暖,實踐「讓愛傳出去」的理念。
廟方近年來中元普渡的祭拜對象已逐漸延伸,不僅是傳統的「好兄弟」,更包含往生的毛小孩與「好姐妹」。部分飼主會在供桌擺上飼料、零食與玩具,甚至有人準備專屬「好姐妹」的妝發造型普渡包,如梳子、鏡子與髮夾,展現出民俗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結合。
中元普渡,又稱盂蘭盆節或中元節,是我國重要民俗祭典之一。其宗教意涵在於孝親報恩、超渡祖先與孤魂;民俗層面則可安撫孤魂、避災消厄、凝聚社羣;文化層面更承載慎終追遠與濟人利他的精神,體現了社會的凝聚力與文化傳承。
信衆張小姐表示,家中貓咪今年剛過世,她特別帶來貓咪生前最愛的玩具,希望藉由法會祈願。另一位王先生則說,家裡飼養三隻狗狗,這次特地參與法會祈福,因爲毛小孩早已是家庭不可或缺的成員。
木柵集應廟今年攜手北市動保處、動物之家等舉辦動物超渡與祈福儀式。圖/世界華人宗教研究學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