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後睡不安穩!4種「扶陽食物」不怕換季不適

▲中元后吃對食物,抗疲勞顧睡眠。(圖/取自photoAC,下同)

記者楊智雯/綜合報導

中元節一過,天氣開始轉涼,常感覺精神不濟手腳發冷,晚上睡眠也不如以往安穩,這是典型的「換季不適」,夏季陽氣浮於外、能量消耗大,進入秋天后若沒有及時調養,就容易疲倦乏力、腸胃不適,甚至皮膚乾燥,《搜狐網》提到從傳統養生角度來看,此時飲食重點在「扶陽養收」,也就是適度補養陽氣,幫助身體平穩過渡到秋冬。

首先推薦的食材是山藥:性平味甘、不冷不燥能健脾調氣幫助消化,還能潤肺固腎,非常適合腸胃容易出狀況的人。《藥品化義》也提到山藥「溫補而不峻,微香不燥」,對於換季時容易疲勞或皮膚乾燥的人格外適合,無論是蒸熟單吃,或與大米一同煮成山藥粥,都能滋補又暖胃,是夏秋交替最溫和的養生食材。

第二是桂圓,桂圓果肉味甘性溫,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的功效。夏天出汗多,許多人會感覺氣血不足,入秋後又常伴隨淺眠、注意力難集中,此時吃些桂圓正好能補血益氣,幫助安神養心,桂圓可以直接吃,也能搭配紅棗煮成桂圓紅棗茶,香甜暖潤,早晚喝一杯,對改善睡眠和穩定情緒很有幫助。

第三道食材是韭菜花,它是韭菜的花,帶有特殊辛香,性溫味辛能健脾開胃、行氣散瘀。換季時不少人會感覺胃口差或腸胃脹氣,這時少量加入韭花入菜,能讓脾胃「醒一醒」,無論是拌豆腐、拌麪或炒肉時加一點,都能提香開胃,但要注意韭花偏溫,不宜過量,每餐只要少許即可達到調理效果。

第四道食材是核桃,核桃性溫味甘,能補腎養氣、潤肺抗燥,對秋天常見的咳嗽、皮膚幹癢特別有幫助,《開寶本草》記載「食之令人肥健」,指的是核桃能補精調氣、增加元氣,每天吃2~3顆生核桃,或打碎與米一起煮成核桃粥,既能溫腎固本,又能潤肺養顏,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