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勞宅有房無地悲歌! 居民控:工業電價「連冷氣都不敢開」

記者張雅雲/高雄報導

「我們不是白住,是用錢買的!」中油二代語氣激動,他回憶父親當年在煉油廠區工作,領的是微薄薪水努力付清房款,如今卻被外界誤解成「佔國家便宜」。上世紀中油在後勁的勞工住宅,因土地租約、用電與拆屋爭議,如今成爲1157戶住戶與中油間最難解的問題。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75/新青安開小門、換屋人道走廊? 內行潑冷水:降價夢碎

▲上世紀中油在後勁的勞工住宅,土地租約、用電與拆屋爭議,如今成爲1157住戶與中油間最難解的問題。(圖/記者張雅雲攝)

國共內戰後期國民政府退守臺灣,爲石化工業發展需求,中油1946年接收前身是日治時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的煉油廠開始運營,爲解決員工居住問題,從1956~1974年,中油分爲7批陸續興建勞工住宅,有意願購買的中油員工,多到還要抽籤,當時中籤的員工歡天喜地,最後合計興建1157戶透天勞宅。

▲高雄市後勁勞宅居住正義區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徐嘉志表示,當時簽訂的勞工住宅貸款租地合約,上面註明每年租金1元。(圖/記者張雅雲攝)

在當時房子比土地還貴的時空背景下,房屋由員工貸款購買,土地則是中油所有,因國有土地無法買賣,因此中油每年用象徵性的1元租金,把土地租給員工。

今年80歲的趙先生是中油二代,14歲就隨父親遷入中油宿舍,住了66年,趙先生回憶,在那個增產報國的年代,中油煉油廠被視爲臺灣的心臟,「每架飛機、軍艦、坦克等,通通需要中油煉製的油來運轉。」員工必須隨時待命,向心力極強,但也承受着極大的職業風險。

▲中油在社區內規劃各種福利設施,包括有幼兒園、國中小,還有游泳池、電影院與販賣部等。(圖/記者張雅雲攝)

「早期中油工廠幾乎每年都會發生爆炸意外,員工必須第一時間衝進去搶救。」工作風險高,中油特別在社區內規劃各種福利設施,包括有幼兒園、國中小,還有標準規格的50米游泳池、籃球場、溜冰場、電影院與販賣部,甚至還設有菜市場,讓中油員工可以去賣菜補貼家計。

▲中油員工向心力極強,販賣部有罕爲人知的中油冰棒。(圖/記者張雅雲攝)

趙先生指出,當時的宿舍區是後勁、左楠一帶最早擁有現代化市場的地方,帶動地方繁榮。雖然員工薪水不高,但這些福利制度被視爲「生活保障」,也是讓許多家庭願意長年留在煉油廠服務的關鍵,「老一輩常說,薪水雖然少,但至少住得安心、孩子有學校念,這就是最大的安慰。」

而1元租金從1996年開始變調,高雄市後勁勞宅居住正義區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徐嘉志表示,1996年中油首次將租金採用自用住宅申報地價稅率千分之二計算,從1元調漲至696元。2020年起中油再度調整租金計算方式,且一次性追溯前3年租金差額,針對租金調漲,已有部分住戶集體與中油訴訟。

▲過去勞宅與廠區被一起劃分爲工業用電區域,如今中油關廠,居民的家庭用電仍以工業用電計費。(圖/記者張雅雲攝)

徐嘉志表示,住戶每年地租漲到5~6萬元的大有人在,房子大家都是買來的,並不是租的,外界誤以爲勞宅住戶佔便宜,事實上,屋主早已付清建物費用,土地卻因國有土地不得出售,被迫長期租用。

除租金,住戶也因工業用電再度槓上中油,住在勞宅內的宏毅裡裡長馮靖絨強調,過去勞宅與廠區被一起劃分爲工業用電區域,如今中油關廠,居民的家庭用電仍以工業用電計費,近年臺電不斷調漲工業電價,住戶苦不堪言,爲了用電的公平正義,馮靖絨指出,去年已對中油提出訴訟。

徐嘉志表示,目前工業電價單一費率每度電 5.326元,若每戶以2個月500度電費計算,1年計算後勁勞宅居民比民生電價多付8000元。徐嘉志說,居民大多是中油退休員工與眷屬,「一輩子爲中油付出,現在卻連冷氣都不敢開,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待遇。」

▲中油後勁勞宅爭議要點。(ETtoday製表)

馮靖絨回憶,去年帶一車住戶到市議會陳情,高雄市長陳其邁當場允諾補助電費差價,「可是馬上被質疑圖利,現在誰還敢碰這個燙手山芋?」她分析:「中油雖然是照臺電收費標準轉收,沒有賺取差價,但住戶仍有使用民生用電的權利。」

除土地與用電問題外,後勁勞宅自救會表示,贈與與修繕爭議也成火線爭議。自救會透露,近年來多次協助居民面對中油提告,涉及「拆屋還地」及「租金訴訟」等案件。其中,有住戶因「贈與登記程序」而遭中油質疑違規,也有住戶在進行房屋修繕後,反被中油主張「房屋不堪使用」,進而面臨拆屋還地之訴。目前相關案件均在司法審理中,尚無定論。

針對雙方互相提告的內容,中油則迴應,尚在協調中,暫時不便發表意見。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75/新青安開小門、換屋人道走廊? 內行潑冷水:降價夢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