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基金鄭寧:在不確定性中尋找高性價比,港股創新藥價值待重估

上半年,醫藥板塊經歷了結構性反轉,創新藥成爲增長引擎之一。

日前,中銀基金基金經理鄭寧表示,當前醫藥板塊整體業績或有望重回增長軌道,憑藉持續超預期的基本面表現與合理的估值,創新藥依然是風險收益比相對較優的投資方向之一。在投資策略上,鄭寧以“不確定性下的高性價比”爲核心,通過在底部強化成長因子,在頂部穩步切換價值因子的方式,力求穿越週期,實現收益最大化。

展望未來,鄭寧看好港股創新藥的配置價值,認爲其估值或仍處於歷史低位,同時具備全球資本回流的結構性契機。他認爲,在海外產業資本與醫藥基金密集加倉中國資產的背景下,港股市場或有望成爲全球資金重新聚焦的主戰場。

在不確定性中追求高性價比

“我的目標從來不是尋找確定性,而是在不確定性中追求高性價比。”鄭寧介紹稱,其投研邏輯分爲三步:首先判斷醫藥板塊在歷史週期中的位置,其次在子行業中篩選風險收益比最優的方向,最後精細化篩選個股進行配置。

2022年7月正式管理產品後,鄭寧迅速調整持倉,重倉佈局創新藥,成爲市場上較早一批重配該方向的醫藥基金經理之一。儘管兌現過程略顯波折,但隨着基本面持續改善,該策略的有效性正逐步顯現。

爲應對市場波動,鄭寧建立了紀律化的倉位調整機制。當板塊處於估值低位時,他會逆勢加倉;若估值偏高,即使市場仍在上漲,也會果斷減倉。在他看來,真正的長期收益來自週期反轉中資產的估值修復,而非追逐短期情緒波動。

在鄭寧看來,組合構建的核心在於識別每一份風險所對應的最大收益空間。這一策略天然具有逆向特徵——行業處於底部時,更偏重成長因子;而在頂部階段,則逐步提升價值因子權重,從而平滑組合波動,實現風格的漸進式切換。具體操作中,他會在當下適當引入傳統藥企,降低組合成長性的暴露度,增強估值安全墊,實現風格的“漸進式”切換。

值得一提的是,鄭寧在個股選擇時堅持使用現金流折現(DCF)模型,並根據分子端進展實時更新核心假設。他認爲,這種精細化的評估方式雖然耗時繁重,但能顯著提升對估值與長期回報的敏感度。“與其博弈情緒或揣測他人預期,我更願意將精力投入在模型體系的完善和對企業價值的理性判斷上。”

業績持續釋放,創新藥或進入成長加速期

自2021年中行情見頂以來,醫藥板塊經歷了業績與估值的“雙殺”。在三年的深度調整後,板塊目前或正在迎來結構性復甦。

“從目前測算結果來看,創新藥依然是風險收益比最高的方向之一。”鄭寧表示,該板塊不僅具備領先的業績增長能力,估值也尚處於相對低位,預期回報空間具備吸引力。他預計,2025年至2026年,創新藥或仍將是引領行情的主引擎。這一判斷有兩個邏輯支撐:一是拉動項——創新藥的業績持續爆發,二是拖累項——CXO、醫療服務等的業績逐步回升。

下半年,鄭寧仍然看好創新藥的發展勢頭。他提到,未來幾個季度,行業可能將迎來中報披露、研發進展、重磅業務拓展(BD)交易等多項利好催化,或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信心。“我們預計下半年可能將落地幾筆重要的跨境對外許可(License Out)交易。這些變動不僅意味着產業鏈話語權的提升,也將強化我國創新藥對海外市場的滲透能力。”

談及更長遠的行業邏輯,鄭寧提供了一個頗具說服力的視角:從業績潛力來看,中國整個創新藥板塊目前的利潤約在600億至700億元,但未來可釋放的利潤或高達6000億至7000億元,一半來自國內市場,另一半來自海外市場。“海外市場中國創新藥的市佔率目前是零,但以BD的發展情況來看,未來或有望爭取一部分市場份額。”他認爲。

中國創新藥的國際競爭力並非偶然,而是結構性優勢的結果。在鄭寧看來,中國在靶點發現、前期研究、臨牀招募等環節具備顯著效率優勢。“我們的工程師紅利、醫生資源密集、患者樣本充足,縮短了試驗週期,形成了良性循環。一旦循環轉動起來,其效率優勢會持續放大。”基於此,他相信創新藥板塊的長期成長空間可能遠未到達拐點。

港股創新藥迎來重估,全球資本關注度持續升溫

在產品配置時,鄭寧對港股創新藥給予了高度重視。作爲業內較早佈局港股市場的基金經理之一,他在2023年底發行了一隻全倉投資港股醫藥的基金,並在今年取得了較爲突出的業績表現。“相比A股,港股創新藥的風險收益比更具吸引力,一些龍頭公司估值被顯著低估,是當前值得配置的方向之一。”

他進一步解釋稱,在投資操作中,如果一家企業同時在港股與A股上市,他會優先配置港股資產。在鄭寧看來,港股市場的機會不僅源自估值低位,更來自於海外投資者態度的明顯轉變。

“其實產業資本的腳步早已領先,跨國藥企(MNC)在一兩年前就開始大規模投資中國創新藥,現在海外機構投資者也開始跟進。”他強調,產業的敏感度大部分情況下走在金融資本前面,跨國藥企的密集佈局正在爲其他外資機構打開認知窗口。

對於未來,鄭寧認爲,創新藥板塊的價值仍在被持續發現。“從產業視角看,這個板塊的成長空間巨大,有機會帶來利潤增長,更可能成爲中國出口結構中佔據重要比重的戰略產業。”隨着港股市場的重估進程逐步展開,外資的參與度也會隨之提升,港股創新藥或將成爲全球資金重新聚焦的重要方向。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管理人依照恪盡職守、誠實信用、謹慎勤勉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在少數極端市場情況下,基金投資存在損失全部本金的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投資者投資該基金前,需充分了解本基金的產品特性及投資風險,並承擔基金投資可能出現的虧損。請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前,仔細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文件,瞭解基金的具體情況,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基金是否和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並按照銷售機構的要求完成風險承受能力與產品風險之間的匹配檢驗。在代銷機構認申購時,應以代銷機構的風險評級規則爲準。文中所表達的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或任何其他忠告,並可能隨情況的變化而發生改變。

責編:戰術恆

排版:王璐璐

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