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未管醫院即時人力 桃園解急診塞車平臺最快9月上路
桃園11家急救責任醫院有6家常見塞車,衛生局建置資訊整合平臺盼改善狀況。記者陳俊智/攝影
桃園11家急救責任醫院有6家急診常壅塞,引發民代關注,市府衛生局提解方,將設計平臺整合各院輕重傷病患收治情況與實際醫療人力,線上監控,如收治量能接近滿載,將提醒調度。衛生局表示,已與各院達成共識,招標也順利,最快9月見成果。
急診醫療量能不足問題在全國各地發生,而桃園市審計處調查,在急診留院觀察或等待住院超過48小時比率方面,林口長庚醫院22.9%、衛福部桃園醫院11.42%、國軍桃園總醫院16.45%、天晟醫院爲21.71%,比去年第3季全國指標5.87%、北區業務組指標9.29%還高。
市議員吳嘉和質詢時曾說,各大醫院急診病患排排站,市府應設法解決問題;衛生局長賈蔚坦言林口長庚、部桃、國軍桃園總院、聖保祿、聯新國際和敏盛6家醫院較常見急診排隊,已提資訊整合平臺構想,希望解決問題。
桃園市衛生局指出,衛福部雖有各醫院急診收治人數與全院病牀空牀數等即時資訊,但數據未能反映全貌,桃園設計「114年度急診壅塞指數監控系統(EDCI Monitor)」將納入急診即時人力資訊和患者傷病等級分類,計算出一個代表醫院急診收治量能的數值,如果數值顯示醫院服務量能接近滿載,系統就會向醫院和衛生局示警,衛生局將提醒醫院在收治轉介方面須有所因應。
桃園市114年度急診壅塞指數監控系統(EDCI Monitor)採購案已於8月21日標出,由界橋股份有限公司以92萬元得標。衛生局表示,若一切順利,最快9月底可見初步成果。
衛生局也強調,建置整合平臺最大難度在各醫院使用的資訊系統不同,有賴程式克服困難,經過溝通,11家急救責任醫院都願意提供參數。設計數值將是各院自己跟自己比較相對數值,而非一體適用的絕對數值,假設數值滿分是20分,A醫院17分達示警標準不代表B醫院17分也接近滿載,後續將識系統運作情況調整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