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5水資源促參案 規模破500億

圖爲金門海淡廠。(本報資料照片)

爲了促進民間投資公共建設,2026年度中央政府促參大案出爐,將集中於水資源管理公共建設,總規模將破500億元以上。其中經濟部2座海淡廠最爲吸睛,規模都有百億元,也將成爲政府購買海水淡化資源服務的示範案例。

根據資料顯示,中央5大公建案,分別是經濟部3案、內政部2案。經濟部所提到首案是「推動降低漏水率計劃」初估有百億元以上。該計劃預計汰換管線長達50到100公里、維護管線300到500公里,以澎湖馬公的供水系統優先推動,其餘地方也會跟進處理,主要目的是保障民衆用水安全、提供水品質和減少水資源浪費。

經濟部其餘2大案皆是水利署將推動的海淡廠,分別是嘉義海水淡化廠案,規模高達165億元,提高嘉義地區的民衆擁有自有水源,減少對雲林和臺南地區的依賴;以及北高雄海淡廠,近年高雄也因爲乾旱等極端氣候,加上高屏溪川流水儲水能力不足,產生缺水和限水問題,爲保障高雄的產業與民衆生活,及氣候帶來的影響,該案規模120億元。

據瞭解,這2大海淡廠將可能採取政府取得公共服務(政府PPP)的方式招標,若順利建成將成爲海淡廠由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示範案例。

內政部的2案則是再生水廠,分別是嘉義擴大縣治再生水廠,雖然計劃投資金額只有17.4億元、每日供水0.54萬噸,但是供水的園區爲南科嘉義園區,鄰近臺積電封裝廠,因此格外引起關注。以及再生水福田廠主要供給中科臺中園區用水,計劃投資金額高達162億元,預計每日供水上看10萬噸。而內政部的再生水廠案,皆已經進入研擬招標文件中,2026年度可以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