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學者:未來大陸在臺海生事「俄羅斯因素」會愈來愈凸顯
國策研究院4日在臺北舉辦「當前國際局勢動態」座談會,從阿拉斯加會談、上合峰會到二戰紀念的戰略意涵,邀請學者進行分析,圖爲上半場與會學者。記者陳政錄/攝影
近月國際情勢劇烈變化,包括美俄阿拉斯加會談,大陸在主場接連舉辦上合峰會和九三大閱兵,其中,俄羅斯總統普亭是唯一3場皆與會的國家元首,4日在臺北的1場座談會上,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林正義分析示警,隨中俄軍事合作已超越雙邊關係,涵蓋影響第三方國家的聯合行動,未來大陸在臺海生事,恐怕「俄羅斯因素會愈來愈凸顯」,包括嚇阻美日介入,亦可能在歐洲生事,阻止歐洲國家在印太及臺海聲援美國。
國策研究院4日在臺北舉辦「當前國際局勢動態」座談會,從阿拉斯加會談、上合峰會到二戰紀念的戰略意涵,邀請學者進行分析。
前駐美大使高碩泰首先對美俄阿拉斯加峰會坦言,這是1場倉促成軍、匆匆舉辦的高峰會,國際輿論均不認爲,這對於3年半以來的俄烏戰爭取得任何和平的契機,與此同時也讓人警覺「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可能就在菜單裡」的國際政治現實,並反映美國總統川普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決策風格,迷信「個人外交」的新常態。
至於俄烏戰爭局勢對臺灣的影響,林正義認爲,如果烏克蘭戰爭結束,不可諱言對臺灣是有利的,因爲可讓美國增加對中國大陸的注意力,而非像2001年的911事件後,中共獲得喘息機會,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尋求與中國大陸的合作等。
林正義並在口頭報告和書面報告中提到,中俄軍事合作已超越雙邊關係,如今涵蓋影響第三方國家的聯合行動,包括大陸在俄烏戰爭中暗助俄羅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亭在兩國5、9月的大規模閱兵互爲主賓和主客,習表示「中俄必須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毫無疑問要抵制與對峙的是美國;另一方面,中俄於2012年開始年度「海上聯合」演習等,讓俄羅斯對日本和臺灣也構成日益增長的威脅。
在此之下,林正義示警,未來若大陸在臺海生事,「俄羅斯因素會愈來愈凸顯」,例如一旦發生臺海危機,俄羅斯轟炸機和戰鬥機可加強在臺灣周邊的巡邏,並參與「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行動,嚇阻或阻止美國和日本介入援助臺灣。
他並形容,未來有可能「臺海有事,習近平一定會打電話給普亭,要求他在歐洲搗亂」,阻止歐洲國家在印太及臺海地區聲援美國。另一方面,林正義也提到,從川普日前向媒體披露他和習近平的談話內容,習稱川普任內不會對臺動武等,可能讓2027年中共對臺動武風險降低,但這並不代表大陸對臺灣的軍事威嚇會減少,不過,同時也應該注意到,川普仍有許多條件和籌碼可以對大陸出招。
與會的政大外交系教授連弘宜則對美俄阿拉斯加會談、俄羅斯參與上合峰會提到,俄在半個多月內,分別與美中兩國領導人面對面會談,再度走向世界舞臺。此舉對俄羅斯的利益及國際地位的增進是有助益的。
連弘宜說,俄羅斯展現出能改變美國領導人的想法,並摒棄歐盟國家及烏克蘭的倡議,同時又擁有中國大陸支持的形象,以及藉由印度總理莫迪與會上合峰會,巧妙地成爲俄中印三國合作的「黏着劑」,將過去關係不佳的中印兩國,在彼此較不尷尬的情形下結合在一起。
前駐美大使高碩泰對美俄阿拉斯加峰會坦言,這是場倉促成軍、匆匆舉辦的高峰會。記者陳政錄/攝影
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林正義分析示警,未來大陸在臺海生事,恐怕「俄羅斯因素會愈來愈凸顯」。記者陳政錄/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