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 曝家庭理財兩關鍵課題
中信銀行4日攜手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佈「2025家庭理財暨樂齡金融大調查」,深入瞭解35歲以上民衆的財務準備現況。調查指出,超過六成受訪者未開始規劃傳承、「養兒防老」觀念逐漸式微,成爲當前臺灣家庭理財面臨的兩大關鍵課題。圖/新華社
高齡化與少子化影響,臺灣家庭理財與資產規劃面臨更復雜的壓力,中信銀行4日攜手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佈「2025家庭理財暨樂齡金融大調查」,深入瞭解35歲以上民衆的財務準備現況。調查指出,超過六成受訪者未開始規劃傳承、「養兒防老」觀念逐漸式微,成爲當前臺灣家庭理財面臨的兩大關鍵課題。
中信銀表示,中信銀長期推動「活、留、存」財富金三角理財觀,更因應這次調查歸納「想、多、做、少」四現象,進而提出「PLAN」理財建議,鼓勵民衆及早展開財務與照護準備,打造穩定被動金流,規劃醫療保障與照護基金。「2025家庭理財暨樂齡金融大調查」共回收逾千份有效問卷,涵蓋35歲以上各年齡層,並將受訪者分爲「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特別設計差異化題目以呈現樂齡金融多面向樣貌。調查結合深度質化訪談,包括單身照顧父母者、三明治族、與子女同住長輩等多元家庭型態,貼近臺灣社會的真實輪廓,依據六大面向「財務規劃、消費及負債、資產保護力、壓力承受度、退休準備及傳承規劃」的準備程度,建立「家庭理財樂齡指數」。
中信銀說明,結果顯示滿分100分中六大面向總體平均僅50.5分,其中「消費及負債」的整體得分最高爲63分,其次爲「退休準備」57分,而「傳承規劃」則僅獲最低分21分,凸顯整體社會對於財富移轉的準備相對不足。雖有36%民衆認爲應於40歲前開始計劃「傳承規劃」,但35歲至49歲受訪者卻高達71%未有任何傳承行動,65歲以上族羣亦有60%未規劃,全體則有65%從未啓動相關安排。
調查顯示,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普遍缺乏溝通,近八成照顧者「不想了解」長輩規劃,七成被照顧者「未曾討論」傳承做法,反映臺灣家庭需要更開放的對話與更前瞻的財務思維。
面對誰將照顧父母的問題,樂齡世代更難以啓齒,65歲以上族羣仍有超過六成期待子女照顧,但35歲至49歲族羣中僅有35%相同期待,顯示傳統「養兒防老」觀念正悄悄翻轉;性別間的態度也呈現差異,男性多依賴配偶、女性偏好專業看護服務,照護模式正朝向多元化與專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