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的豪賭:讓一個離開的人回來掌舵
據中信銀行(601998.SH)所發佈公告,該行於 2025 年 2 月 20 日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聘任蘆葦爲行長的議案,近日收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覆,覈准其任職資格,蘆葦自 2025 年 4 月 21 日起正式就任。這一高層人事變動在金融領域引發關注,新行長的到來無疑會給中信銀行的發展帶來新變數。
蘆葦堪稱中信體系內 “土生土長” 的金融干將,擁有豐富且亮眼的履歷。1994 年 7 月至 1997 年 1 月,他就職於北京青年實業集團公司 。1997 年 1 月,蘆葦加入中信銀行,自此開啓了在中信體系長達多年的深耕歷程。在中信銀行總行營業部(現北京分行),他從業務部副科長起步,歷經支行行長、金融同業部總經理等基層及中層崗位的歷練,積累了大量一線業務與團隊管理經驗。2013 年後,他開始主導總行計劃財務部、資產負債部等核心部門,期間還擔任中信百信銀行董事、香港分行籌備組副組長等職,深入參與銀行戰略規劃、財務管理與業務佈局等關鍵工作。2019 年,蘆葦出任中信銀行深圳分行黨委書記,同年 4 月正式擔任該分行行長。
在深圳任職期間,面對民營經濟活躍、科創氛圍濃厚的大灣區市場環境,他推動中信銀行深圳分行資產規模突破 3300 億元,並主導設立科創企業專項信貸通道,助力當地民營企業與科創企業發展,彰顯出其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與卓越的業務拓展能力。2020 年,他升任中信銀行總行黨委委員,並在 2021 年 4 月成爲中信銀行副行長,彼時他也是中信銀行最年輕的副行長之一,同時繼續兼任深圳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負責該分行的相關事務 。
2022 年 10 月,蘆葦離開中信銀行,調任中信信託擔任黨委書記,後陸續出任中信信託總經理、董事長。在信託行業面臨深度轉型、傳統業務承壓、創新業務艱難起步的困境下,蘆葦積極探索轉型路徑。他曾在 2024 年 1 月公開發表署名文章指出,信託行業的轉型要在 “信” 和 “託” 上下功夫。在其領導下,中信信託在推進業務轉型方面取得較爲出色的成就,2023 年實現營收同比增長 33.29%,淨利潤同比增長 109.92% 。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中信信託信託資產規模 2.52 萬億元,較年初增長 22%;全年累計新簽約業務收入 16.45 億元,同比增幅 21% 。來自銀行間市場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顯示,合併口徑下,中信信託 2024 年實現營業收入 53.79 億元,同比增長 8.09%,實現淨利潤 26.53 億元,同比增長 0.95% 。
從積極方面來看,新行長上任往往能爲企業注入新活力,帶來新的戰略思路。蘆葦過往在中信銀行多個關鍵崗位任職的經歷,使其對銀行的業務流程、企業文化、市場定位有着深刻理解,這爲他制定貼閤中信銀行實際情況的發展戰略提供堅實基礎。此前中信銀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已有所佈局,蘆葦憑藉自身豐富的行業洞察與過往在不同崗位積累的經驗,有望進一步深化這一戰略。例如在深圳分行任職時,他積極推動當地業務與當地經濟特色結合,如今或許能將這種因地制宜、創新發展的思路應用到全行數字化轉型中,提升中信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競爭力,更好地滿足數字化時代客戶多元化的金融需求,進而擴大市場份額。互聯網上部分金融專家也持有類似觀點,他們認爲蘆葦豐富的履歷和專業背景,或能助力中信銀行在業務創新、客戶服務優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從財務角度分析,中信銀行在過去面臨着淨息差收窄、不良貸款率波動等挑戰。新行長蘆葦上任後,在資產質量管控和盈利能力提升方面責任重大。過往他在不同崗位上展現出的管理能力和對業務的把控能力,讓人對他在中信銀行財務改善方面抱有期待。若他能有效調整業務結構,加強風險管理,中信銀行的財務狀況有望改善。例如,通過優化信貸投放策略,加大對優質項目的支持,減少潛在不良資產;在盈利方面,探索多元化的收入來源,加強中間業務發展,提升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佔比,從而提高整體盈利能力。從過往銀行換帥案例來看,成功的戰略調整確實能爲銀行財務表現帶來積極變化。
然而,新行長的上任也並非毫無挑戰。金融市場競爭激烈,中信銀行面臨着來自國有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以及新興金融科技公司的多面競爭。蘆葦雖然有着豐富的經驗,但信託行業與銀行業務存在差異,他需要迅速將在信託領域積累的經驗與銀行當前業務需求相結合,同時要適應中信銀行總行層面的企業文化和組織架構,協調各方資源,確保戰略的有效執行。互聯網上也有投資者擔憂,新戰略的實施可能存在一定的磨合成本,短期內或許難以見到明顯成效,若決策不當,還可能對銀行的市場聲譽和股價產生負面影響。
中信銀行蘆葦的上任爲其發展帶來新契機,但也面臨諸多挑戰。未來,中信銀行能否在新行長的帶領下,在財務表現和市場競爭中取得更好成績,仍有待觀察。市場各方都在密切關注中信銀行後續的戰略佈局和業務動態,期待看到其在複雜多變的金融市場中走出一條穩健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