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第7堂排活動課 基層反彈

教育部建議第七節課安排活動性課程增進學生活動量,惟基層教師批教師荒嚴重、課表難排,恐加重負擔並使學生更疲勞。 圖/示意圖 AI生成

教育部今年四月發文地方政府,指求學階段課業可能導致學生活動量減少,建議中小學第七節課可安排體育、綜合活動、藝術、生活課程等活動性質課程,不過基層教師反彈,質疑現況教師荒嚴重,課表都快排不出來了,教育部此時又空降「夢想中的最後一節課」,不僅加重教師負擔,恐也導致學生過度學科疲勞。

對此,教育部強調,第七節課程爲鼓勵性質,並無強制要求,且有提供額外獎勵金給縣市政府。不過學校端直言,只要祭出補助款,地方政府就可能爲了爭取款項而對學校施加壓力。

根據教育部函文指出,此舉是盼於高強度的學習間,讓學生獲得身心調節,建議各校六成以上普通班,將全日課程最後一節,安排體育、藝術領域、生活課程,或社團、自主學習等彈性課程。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地方政府基於經費或爭取績效,勢必會將指標視爲必要完成項目,然而公立中小學是依各校師資結構、課程節數、場地運用等排課,第七節硬性要求活動課程,勢必會干擾學校排課自主,也會影響學生學習權益。

代理教師工會理事長黃湘仙也說,新進教師招不到、代理教師流動率高,課表都快排不出來,教育部函文已引發教學現場怒火。

新北市新莊國小校長張信務表示,課表安排上多是以穿插方式進行綜合領域等活動課,若要讓多數班級集中在第七節上社團、體育等課,沒有這麼多相關課程師資,「第七節實施同樣的課程,真的會有困難。」

教育部表示,四月已行文地方政府說明政策屬鼓勵推動,由學校依教學量能與師資條件彈性調整,各縣市依實施學校比例可獲五十萬至八百萬不等補助,用以支應社團活動、授課鐘點等所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