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股東積極行權,一批上市公司股東會議案被否

近期,一批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議案遭否,引發市場關注。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至少已有18家公司的67項議案在股東大會上被否決,主要涉及關聯交易、大股東承諾延期等議題。

爲何否決頻出?中小股東的積極行權成爲關鍵因素,尤其在涉及關聯交易的議案表決中,其投票結果往往直接決定議案成敗。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分析認爲,這一現象既是資本市場法治化的體現,也是中小股東權利意識覺醒的結果。上市公司需通過完善治理結構、強化溝通機制保障公平性,構建和諧的股東關係。而中小股東也應提升專業能力,理性行權,以此共同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A股公司的中小股東憑藉分類表決、關聯方迴避等制度工具,正從‘沉默的大多數’轉向決定性票倉,倒逼上市公司在交易定價、信息披露和治理結構上給出更具說服力的方案。”一位資深投行人士向記者總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