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搭配治療 思覺失調再住院率降4成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31日舉辦國際東洋醫學會成果發表,三軍總醫院分享思覺失調在中西醫合作的成果。(鄭鬱蓁攝)

思覺失調是慢性且造成失能的精神疾病,三軍總醫院中醫部透過健保資料庫分析,思覺失調患者若合併服用中藥,再住院率比僅服用西藥患者下降4成。中醫師表示,由於服用西藥可能出現如帕金森氏症的手抖症狀,導致病患用藥服從性低,透過中藥能減少副作用,進而提升治療效果。

根據健保統計,思覺失調病患的住院健保支出費用,是所有疾病中排名第8,而醫療支出費用則是排名第13。如何降低支出,一直是醫療端努力目標。

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怡嘉表示,思覺失調症患者容易因服藥遵從性不佳、病識感不足、藥物副作用而中斷治療,若患者病情控制不穩定,便容易反覆住院。研究證實,中醫在精神醫學領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不但可以直接治療思覺失調症,也可改善西藥副作用,幫助患者控制病情。

爲證實中西醫共同治療的成效,三總利用臺灣健保資料庫找出全臺約27.5%曾使用中藥治療的思覺失調症患者,進一步分析發現,合併服用中藥治療至少1個月以上者,比起僅服用西藥控制的病患,再住院的風險下降約40%,且住院天數與次數均較單純西醫治療組少。

黃怡嘉表示,控制思覺失調病情的西藥藥物常見副作用包括:手腳抖、皮膚症狀、體重增加、代謝症候羣等,導致部分患者因不適而停藥,進而增加住院風險。而中藥治療以減輕症狀及改善西藥副作用爲主,當副作用減緩,就可大幅減少再住院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