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只能讀古文? 元智大學「兒童文學+生成式AI」顛覆印象
桃園市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以兒童文學結合生成式AI爲核心,推動從小學延伸到大學的跨領域教學實驗,讓人工智慧不再只是科技課的主角。(元智大學提供)
桃園市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以兒童文學結合生成式AI爲核心,推動從小學延伸到大學的跨領域教學實驗,讓人工智慧不再只是科技課的主角,更走進國語課本與童話故事中,翻轉了學生對「中文系只能讀古文」的刻板印象,目前已有2本作品完成初稿,未來將集結爲系列出版,同時開放教師使用AI工具重製內容,打造共創式教材平臺。
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老師黃智明發起該計劃,翻轉了外界對「中文系只能讀古文」的刻板印象,設計如唐詩博物館、詩歌裡的植物圖鑑等AI整合課程,讓學生在閱讀古典文學的同時,搭配生成式AI創作,開啓人機協作的全新學習體驗。另黃智明與教師們組成「兒童文學與數位融創」社羣,於發展生成式AI與兒童文學的跨域課程,讓文學教育更貼近孩子的生活與想像。
大學生進行田野調查,從桃園與中壢地區的在地故事、自然景觀出發,與AI協作製作地方創生繪本。目前已有2本作品完成初稿,未來將集結爲系列出版,同時開放教師使用AI工具重製內容,打造「共創式教材平臺」,並結合在地文化,設計親子共學的AI繪本活動,讓科技教育不僅走進教室,也融入家庭與社區生活,實踐大學與社區的雙向共好。
桃園市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以兒童文學結合生成式AI爲核心,推動從小學延伸到大學的跨領域教學實驗,讓人工智慧不再只是科技課的主角。(元智大學提供)
桃園市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以兒童文學結合生成式AI爲核心,推動從小學延伸到大學的跨領域教學實驗,讓人工智慧不再只是科技課的主角。(元智大學提供)
黃智明表示,這項教學創新的初衷,不是要孩子成爲程式設計師,而是讓他們瞭解語言與想像力,加上AI,也能創造世界,這場以兒童文學爲起點的AI教育行動,正在協助孩子們在語言、科技與創造之間找尋併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
洪士惠說,「大學不只是知識的堡壘,更應成爲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該系與多所位於中壢、八德、平鎮、大溪地區的國小合作,針對資源較少的學校開展AI兒童文學創作計劃。孩子們透過ChatGPT構思故事情節、使用AI繪圖工具生成插圖,甚至製作動畫與AR互動繪本。
元智大學指出,近年來,元智大學以AI教育爲發展核心,將AI融入教學現場,並積極參與教育部TAICA AI聯盟課程,爲學生打造前沿科技學習環境。另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的線上學習平臺提供免費AI相關課程,除學生學習外,邀請社會大衆一起來學習AI,落實元智大學社會責任USR,透過知識的分享以及教師和學生實際服務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