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專家聚首雲師 共探南亞東南亞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新路徑

8月22日上午,由雲南省教育廳支持、雲南師範大學主辦的2025年“民相親·教育行”南亞東南亞教育合作精品活動——南亞東南亞國際中文教育研討會,在雲南師範大學拉開帷幕。

本次活動以主旨報告、國際中文教育“三新”專題研討、博士研究生交流會及國情教育基地實地參觀等形式展開,旨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國際中文教育深度融合,助力南亞東南亞區域實現“語言互通、理解互信、文明互鑑”,服務“一帶一路”倡議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參會陣容涵蓋國內63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160名專家學者,南亞東南亞8個國家24所高校及華文教育機構的44名專家學者,以及雲南省內40所高校分管來華留學生工作的84名校領導和職能部門負責人。

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亞非處處長王會昌表示,南亞東南亞已成爲中文教育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的主要區域之一,培養的大批中文人才爲各領域務實合作提供了堅實支撐。未來將從四方面發力:加強體系化建設,支持區域完善中文教學體系;推進專業化建設,打造高質量師資隊伍;深化功能化建設,促進“中文+專業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加快數智化建設,構建線上線下融合新生態,讓中文教育助力更多區域青年成長圓夢,爲周邊命運共同體注入持續活力。

全國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利教授說,雲南作爲新時代中國語言文化外交的前沿和“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樞紐,其高校已成爲培養知華友華人才、傳播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的重要窗口,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關鍵智力與人文支撐。雲南師範大學牽頭成立南亞東南亞國際中文教育聯盟恰逢其時,全國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將持續支持該校相關事業發展,深度參與中外中文教育務實合作與專業學位點建設,推動構建更高質量的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學術交融與資源共享。

雲南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木紅春表示,雲南高校積極開展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教育交流合作,成效顯著,爲中外人文交流與民心相通作出積極貢獻。此次研討會是雲南推進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教育輻射中心的重要實踐,有望幫助省內高校拓展國際合作“朋友圈”,推動國際中文教育邁上新臺階。

雲南師範大學校長鬍金明介紹了雲南師範大學在推動面向南亞東南亞國際中文教育合作中的具體實踐。他表示,學校未來將重點推進三項工作:發起並建好南亞東南亞國際中文教育聯盟、協作創建全球教師發展學院-東南亞分院、辦好《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開幕式上,胡金明與泰國瓦萊嵐大學校長頌巴·探瑪榮塔尼亞翁、老撾中老友誼中學校長許順宏簽署合作協議,與泰國蘭實大學文學院院長潘心媛、泰國藝術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卡尼·克約維猜交換合作協議文本;王秀成與泰國蘭實大學文學院院長潘心媛、泰國佛統中學校長沙差瓦·辛哈通簽署具體項目合作協議。隨後,與會嘉賓共同啓動“南亞東南亞國際中文教育聯盟(中國雲南)”。

會議期間,來自南亞東南亞國際中文教育聯盟的12家發起單位,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泰國蘭實大學、老撾萬象中老友誼學校、緬甸雲華師範學院、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等中外高校、科研機構及華文教育機構的專家學者和博士研究生代表,將圍繞區域中文教育發展、中文人才培養、智慧教育建設、教師研究、“中文+職業教育”融合、資源建設、本體研究、漢語國際傳播等議題,開展多層次、多維度學術研討,交流“三新”發展成效、創新思路與研究成果,推動國際中文教育數字化轉型,讓中文成爲區域繁榮的“通用語”,讓“中文+職業技能”惠及更多行業,共譜高水平教育合作新篇章。

(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