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投資機構最新研判!中國股市仍有較大上升空間

【導讀】中外資機構熱議關稅政策及其對中美股市影響

中國基金報記者 郭玟君

【編者按】中國基金報每月初會邀請中外資金融機構的代表,分享他們對全球經濟及重大事件的分析與評判。希望他們觀點的碰撞,能對大家有所啓發。

本期受邀嘉賓是: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程實,東亞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 李振豪,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師 丁爽,匯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中國首席投資總監 匡正,南方東英量化投資部主管 王毅。

特朗普關稅政策對全球影響深遠

美國經濟“滯脹”風險提升

中國基金報:4月迎來了特朗普關稅政策最爲密集的落地,貿易壁壘將如何重塑全球產業鏈格局,對中國又有何影響?

王毅:關稅問題對於全球貿易的整體影響將會是深遠的,未來可能面對的是全球貿易整體需求下降、貿易成本上升、利潤下滑等全球化全面逆轉的問題。

貿易壁壘對所有國家來說都是負面的,緩解的方式可能來自區域性貿易協定和多邊貿易協定。而全球產業不均衡的問題,根本原因是美元赤字的不可持續性,並非貿易協定可以解決的。

同時,市場期待中國出臺更多國內刺激政策來應對關稅帶來的影響。

中國基金報:美聯儲是否會因通脹粘性推遲降息?

程實:美聯儲當前的首要任務是穩定市場的通脹預期,並在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仍然較高的背景下,保持政策和溝通的一致性。一旦勞動力市場因政策取向而出現實質性收緊跡象,美聯儲可能重新評估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並考慮降息。

我們預計美聯儲最早將在2025年6月啓動新一輪降息,全年或將降息兩次,累計50個基點。

李振豪:美聯儲的利率決策將受制於通脹數據,對等關稅的影響將是關鍵。

據3月美聯儲議息會議紀要,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預期美國經濟可能出現下滑,失業率與通脹同步上升。因此我們維持年內至少降息兩次的預測,第三次則取決於降息兩次後的經濟數據。

王毅:通脹粘性可能導致美聯儲推遲降息計劃。由於通脹壓力和經濟數據的衝突,後續降息進程可能會滯後,到2026年預計會進一步放緩。此外,美聯儲對關稅衝擊的“容忍”策略將難以持續。

中國基金報:美國政策將如何影響全球資金流向?

程實:若美國政策不確定性長期延續,可能進一步削弱市場信心,並加劇資本外流。近期美元指數的顯著回落表明,全球資本正加速流向經濟確定性更高的區域和市場。2025年以來,中國與歐洲相繼出臺積極舉措以鞏固經濟發展。國際資本流向的變化已部分反映出這一趨勢。而中國則憑藉穩健且精準的財政調控手段,展現出更強的經濟確定性。

李振豪:由於全球經濟將可能受到特朗普關稅政策影響,短期內資金將趨向避險,並流入防守性資產。

王毅:若美聯儲因通脹粘性推遲降息,美元可能保持強勢,吸引資金流入美國市場,從而對新興市場造成一定壓力。同時,較高的利率水平也可能促使投資者更傾向於持有美元資產,而非其他貨幣計價的資產。

4月2日出臺的所謂“對等關稅”行政令,導致全球避險情緒迅速攀升,降息預期達到3次—4次。從目前美債的收益水平看,長期配置價值依然具有吸引力,而且疊加風險資產避險屬性,可能會看到從風險資產轉向避險資產的需求上升。

中國基金報:美國是否會陷入滯脹?

程實:美國經濟當前可能處於早期滯脹的窗口期。儘管尚未形成系統性滯脹格局,但其內在邏輯已初現端倪,政策信號、通脹預期與資本流向的進一步演變值得高度關注。

一方面,美國經濟已步入增速放緩的下行通道。與此同時,美國債務水平高企也將會進一步拖累財政和政府部門運作,若形成“債務-利率-增長”的負向循環,則會進一步拖累私人部門的投資和消費意願。

另一方面,通脹表現仍具韌性。值得注意的是,市場對特朗普政府重啓貿易保護主義與財政整頓政策的預期,進一步加劇了對未來經濟表現的擔憂。

歷史經驗表明,通脹預期對投資與消費決策具有重要前瞻性指引作用。消費信心走弱與通脹預期上升並存,已構成潛在滯脹風險的早期信號。

王毅:目前美國整體通脹水平受經濟預期、通脹數據、貨幣政策困局、關稅政策及他國反制措施等多方面因素干擾。滯漲的路徑比之前的擔憂更近了一步。

李振豪:至今美國出現滯脹的概率仍然偏低,至少當經濟下滑時美聯儲大可以減息支持經濟增長。

歷史數據顯示,一旦美國出現滯脹,全球股票將缺乏方向並非常波動,債券及黃金相對穩定,而且走勢與股票背馳,突顯其對衝風險的特性。

美國科技股遇到“天花板”

中國基金報:美股,尤其是美國科技股,當前估值是否合理?近期的下跌是短期回調還是長期拐點?

程實:標普500指數估值仍在歷史高位。特朗普關稅政策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以及通脹未來潛在擡頭的趨勢,或迫使美國進入滯脹階段,處在高位的美股或仍有更大的估值收縮空間。美股盈利預期也可能掉頭向下,進一步加大美股下跌的幅度。

匡正:由於美國關稅消息不斷引發市場猜測,我們預計近期市場將持續波動。在美國股市回落之後,考慮到仍然脆弱的市場情緒,以及投資者有可能進一步分散配置到美國以外的市場,我們將美國股票觀點下調到中性。

王毅:美股科技股頭部企業已經到了相對合理甚至有吸引力的水平,但其他公司仍處於比較貴的區間。

近期回調是對年初DeepSeek的出現和AI產業投資不確定性的反應,也是對AI基礎研發創新只出現在美國這一交易長期基礎邏輯的調整。短期內,雖然實際業績表現尚可,但並沒有對美國科技股產生很強的支撐。美國科技股表現遇到了“天花板”,投資長期配置邏輯需要基於新的相對價值框架重新制定。

李振豪:科技股行業指數在近期大幅調整後,其估值已迴歸至近3年及5年平均值,或較去年水平相對合理。

政治變化料無阻全球對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有關的需求,而且近期調整後其估值更吸引,我們中長線仍看好該行業走勢。

中國宏觀政策將加碼

經濟基本面將支持人民幣匯率

中國基金報:二季度中國宏觀政策是否會進一步加碼?

程實:在外部不確定性仍存、內需回暖尚需鞏固的背景下,政策層面大概率將繼續出臺更具針對性和前瞻性的舉措,爲實體經濟提供持續、穩定的支撐,助力經濟運行維持在合理區間。

丁爽:財政政策在2025年有望拉動GDP增長0.5個百分點—0.7個百分點,可以部分抵消高關稅的影響。

王毅:市場依然期待有超預期的財政政策出臺來推動經濟走強,二季度市場關注的重點集中在地產和消費政策。

中國基金報:你對人民幣中長期走勢作何預測?

程實:中長期看,人民幣匯率或將呈現雙向波動、總體趨穩並略偏升的特徵。隨着中國經濟基本面企穩回升、內需持續改善以及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市場信心有望持續回暖,爲人民幣匯率提供堅實支撐。

同時,國內貨幣政策預計將延續適度寬鬆基調,疊加主要海外央行進入寬鬆週期,有助於穩定跨境資本流動預期,減輕人民幣匯率面臨的外部貶值壓力。

此外,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持續推進,也將強化人民幣資產的全球吸引力。

王毅:今年人民幣的走勢比預期要穩定,美元指數經歷了關稅升值到關稅貶值的敏感度轉變,也代表了市場對於美國關稅政策的態度轉變。

從淨息差的角度看,在美元遲遲不降息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依然承受一定壓力。

丁爽:不應通過人民幣貶值來抵銷關稅。一方面,中國出口競爭力強;另一方面,人民幣貶值不僅對美元,還會對其他國家貨幣貶值,可能會造成更多貿易摩擦,並可能影響信心,引發資本外流和股市下行;而且,中國要建設金融強國,強大、國際化的貨幣是首要支柱。

中國股市仍有較大上升空間

“新質生產力”標的更具想象空間

中國基金報:DeepSeek的橫空出世及AI的大規模應用,將如何影響中國科技產業,乃至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

程實:以DeepSeek爲代表的AI領軍企業迅速崛起,以及AI的大規模應用,正在加速推動中國科技產業的創新升級,帶動相關產業鏈協同發展,提振市場信心,並顯著增強中國在全球科技領域的競爭力。

王毅:DeepSeek的出現是AI領域的一個顛覆性事件,爲中國在AI科技前沿的發展打開了想象空間。它顯著降低了AI模型開發和部署的成本,推動了更廣泛的行業採用。AI技術的普及將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包括雲平臺、IDC(互聯網數據中心)、AI編碼和AI代理等領域。

目前看,AI尚未形成產業或利潤來源,在中國和美國均處於投資階段。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回到科技迭代的前沿,對於中國科技產業發展和經濟發展有着決定性的意義。

匡正:DeepSeek的突破帶動了AI及創新在全球迅速發展,並提振了美國及科技行業以外的市場情緒。盈利增長正從AI推動者擴展至應用者,從科技行業擴展至其他行業。

中國基金報:中外機構紛紛開啓對中國資產的重估,中國股市還能牛多久?哪些行業值得重點關注?

程實:中國股市即使經過本輪大幅上漲,估值較美股仍有明顯優勢。若從歷史估值區間來看,中國股市未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隨着中國股市的風險情緒逐漸恢復,海內外資金在快速估值修復帶動的全市場Beta行情之後,以傳統行業股息收益爲代表的指數回報或將會有所收斂,轉而繼續尋找個股層面的Alpha投資機會。

王毅:中國資產的重估可能集中在科技相關的行業,以恆生科技和創業板爲主導的科技股重估,是比較符合科技迭代長期邏輯的標的。

中國基金報:近期,投資者偏好似乎從傳統消費白馬轉向“新質生產力”標的,當前中國資產配置邏輯是否已發生質變?

王毅:在整體消費數據並沒有特別超預期的條件下,“新質生產力”的標的無論從政策面的支持還是未來預期上都更具有想象空間。

程實:隨着中國宏觀經濟的持續企穩向好,資金風險偏好提升,“新質生產力”主題及標的也獲得了活躍資金的青睞,成爲近期領漲市場的主力行業。人工智能、醫藥、半導體、汽車、工業、新型儲能與新能源、消費等行業將會持續受到資金青睞。

但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目標各異。部分追求穩健收益的資金,如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仍會配置一定比例傳統藍籌股。同時,外資對中國資產配置也較爲多元,除關注新興產業外,也看重傳統行業龍頭企業的價值。

校對:喬伊

製作:小茉

審覈: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