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八局推進“六化轉型”——讓綠色業務成爲增長極
在天津市津南區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總部的中控屏上,記者看到,遠在甘肅省臨夏州的中鐵十八局蘭合鐵路項目預製構件廠裡,叉車機器人正在輸送一個個光滑平整的預製構件,碼垛機器人快速精準地將其擺放整齊。“這條預製構件智能化生產線能滿足1200多個模具同時運轉,1天可完成5300件預製構件,生產效率較傳統生產線提升近3倍。”該項目負責人高鴻毅介紹。
“2024年以來,中鐵十八局錨定發展爲實力強勁、行業一流現代化產業集團的目標,推進品質化、專業化、高端化、精細化、數智化、綠色化‘六化轉型’。”中鐵十八局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閆廣天說。目前,集團已在海底隧道、水下隧洞、長大隧道、特異型橋樑等方面形成技術優勢,參與了國內60%以上海底隧道、50%以上特長隧道的建設。
攻克難題
在中國建築業協會2024年度行業技術創新大會上,中鐵十八局聯合系統單位共同研究的“引漢濟渭超長深埋秦嶺隧洞關鍵技術及應用”入選行業十大技術創新名單。
中鐵十八局集團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齊夢學介紹,“引漢濟渭超長深埋秦嶺隧洞關鍵技術及應用”有效解決了4000餘次巖爆、600餘次突涌水、880多米底板隆起等隧洞建設難題,實現距離16.5公里鑽爆法施工、通風距離7.2公里和隧洞相向貫通27.3公里。該項目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可以廣泛應用於各類地下工程。
2024年以來,中鐵十八局在京津冀交通基礎設施領域持續發力,參與投資建設了京濱城際鐵路、雄忻高鐵河北段、雄商高鐵等一系列工程。在天津地鐵6號線二期工程、天津地鐵8號線施工期間,中鐵十八局攻克多項重大施工難題。
“在天津地鐵8號線下瓦房站軟土地區施工,就像在豆腐上雕琢建築,每掘進一寸都充滿風險。”中鐵十八局天津地鐵8號線一期4標項目負責人王昌說。
面對複雜的地質條件,中鐵十八局的施工人員迎難而上。他們如同技藝精湛的“地下醫生”,手持精密儀器,在潮溼昏暗的地下空間裡,小心翼翼地勘測、分析,反覆驗證施工方案。最終,他們採用先進的加固技術,爲鬆軟的土層注入“強心劑”,在特殊地質環境中順利完成施工任務,打造出天津市在建最深的地鐵車站。
作爲一支“敢打硬仗、善打大仗、能打勝仗”的基建“鐵軍”,中鐵十八局不斷突破創新,取得多項技術成果和專利。2024年,集團獲得授權專利230件,其中發明專利52件;取得軟件著作權19項。
綠色轉型
近年來,中鐵十八局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佈局力度,提升智能化生產水平,讓綠色環保業務成爲企業新的增長極。
坐落於廣東清遠的中國鐵建華南清遠盾構基地,是由中鐵十八局集團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組建並運營的一家盾構“4S店”。中鐵十八局市政公司盾構管理中心總經理錢浩介紹,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中,盾構機是重要的核心裝備之一。建立盾構“4S店”,經過專業化改裝,不僅可以大幅節約能源、物資和材料,還可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經過更新的設備能耗更低,智能化水平更高,生產成本遠低於購置同類型新盾構機。與購置一臺同類型新盾構機相比,再製造過程節能近60%,節材近70%,可減少鋼材消耗約500噸,相當於節約標準煤800餘噸。此外,經新設備再製造的舊零部件可實現循環再利用,成本降低60%左右。”錢浩說。目前,該基地擁有各類自動化、數字化生產加工以及試驗檢測設備60餘臺(套),年生產盾構刀具1萬餘套。
中鐵十八局還在建築領域積極探索升級節能方式,在開發、設計、施工全過程踐行綠色環保理念。
在天津市靜海區大邱莊生態城,有一座“零能耗”被動式建築——中德天津大邱莊生態城展示中心。時任中鐵十八局中德天津大邱莊生態城展示中心項目經理李毅介紹,這裡採用被動式房屋建設理念,通過使用保溫隔熱技術,僅依靠展廳本身的構造設計就能保持舒適溫度。屋面、停車場車棚等位置的光伏發電系統所產生的能源,可與建築使用過程中消耗的能源相互抵消,實現零能耗和零碳排放。該建築綜合節能率達到10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超148%,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0多噸。
服務民生
中鐵十八局既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深度參與者,也是服務民生工程的踐行者。企業在民生保障、生態治理等領域持續發力,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爲目標,用心用情描繪一幅幅美麗和諧的“民生畫卷”。
近日,天津市津南區中醫醫院新址建設一期工程項目施工現場一派忙碌景象。爲確保項目順利推進,中鐵十八局項目團隊科學組織施工,加強現場管控,保障資源投入。“目前,項目已全面進入樁基施工階段,按照施工計劃推進,預計今年年底將順利轉入基礎施工環節,並完成基礎防水工程施工。項目建成投用後,將有效改善居民就醫環境。”中鐵十八局津南區中醫醫院新址建設一期工程項目負責人趙義宗說。
中鐵十八局深耕市政公路工程領域,努力解決居民出行不便的“痛點”。天津海濱大道開放段項目全長約21公里,其中中鐵十八局建安公司負責施工的2標段全長約10公里。該工程的建成通車,大幅提高了濱海新區路網通行效率,不僅改善了車輛通行環境,而且方便了居民出行。
自雄安新區啓動農村納污坑塘治理項目以來,中鐵十八局承建了20餘個坑塘整治項目,按照“一坑一策”的要求,通過垃圾處理、污水截流、構建人工溼地、安裝人工浮島等一系列舉措進行分類生態修復治理,爲雄安新區打造出一套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體系。
在“三農”領域,由中鐵十八局建安公司承建的京津冀地區大規模農村真空負壓污水集中處理系統——天津造甲村溼地水鄉項目採用新型污水收集和排水技術,將飛機、高鐵上用到的真空馬桶大範圍應用到農村廁改中。經過改造,該村排污實現全密閉、無滲水和無異味,成爲我國農村真空負壓污水處理的樣板工程。
這項工程後來擴展到天津市寧河區附近鄉鎮的27個村,惠及1.9萬多戶村民,極大改善了寧河區七裡海溼地生態環境以及周邊河道水質,有助於當地鄉鎮盤活資源發展旅遊業。
中鐵十八局在交通基建、民生工程、服務國家戰略等領域建設中不斷取得新成績。閆廣天表示,集團將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徵程國資央企工作的總目標、總原則、總要求,鞏固升級傳統建築產業,做優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新質生產力,鍛造競爭新優勢,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