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證券:6月市場有一定下行壓力 中期A股存在向上期權

智通財經獲悉,中泰證券發佈研報稱,6月市場有一定壓力但底部預計比較夯實,中期A股存在向上期權,看好中國資產重估。配置策略上,底倉紅利,逢低佈局上游週期、傳統消費和科技。(1)防禦底倉主要是以銀行爲代表的紅利資產,用於應對階段性的下行風險。(2)中期中國資產重估的判斷下,建議逢低佈局上游週期(黑色系、建築)、傳統消費(食品飲料)、科技(恆生科技、AI、機器人、智能駕駛)。

中泰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5月:歷史經驗迴歸。

(1)在上期月報中提到,歷史上類似事件發生後市場表現分爲四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結束時,指數基本能回到事件爆發前的水平。

(2)5月中上旬,隨着中美關稅談判進展超預期,萬得全A收復了貿易摩擦以來的全部跌幅,基本驗證了觀點。

6月市場有一定下行壓力,不過底部比較夯實。

(1)市場對樂觀因素定價較爲充分。一方面,截至5月27日,全市場46%的個股股價已超過關稅前,漲跌幅中位數和均值分別是-1.1%和1.3%,說明市場對關稅的計價偏向一次性風險衝擊,並且已經計提和修復。另一方面,萬得全A的風險溢價已回落至去年9月以來偏低的水平,接近均值-1STD的閾值。過去半年,風險溢價閾值對指數拐點有指引意義。

(2)經濟企穩的結構依然不算穩定。4月經濟整體比較有韌性,但結構上存在時點性和政策驅動的特徵。例如4月出口增速8.1%,好於wind一致預期的0.75%,部分可以用“搶轉口”來解釋;再比如消費當中維持高增的通訊器材、家電傢俱也是受益於“以舊換新”的政策推動。相對的,投資端整體放緩則體現出經濟內生動能隱憂:製造業投資放緩可能與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企業的謹慎策略有關,對應4月企業貸款少增;基建投資在地方債融資提速的情況下放緩,反映剔除化債後的地方財政可能依然有約束;地產投資的放緩則對應上一輪政策脈衝接近尾聲。

(3)政策節奏可能低於預期。一方面,關稅以來,國內政策組維持定力。4月政治局會議延續了“924”以來的三個堅持,分別是不走老路、珍惜政策空間、科技與高質量發展。5月一攬子金融政策的時點超預期,不過降息幅度略低於預期,結構性工具則主要是原有方向的擴容。另一方面,階段性關稅壓力緩解與國內就業穩定,後續政策出臺的節奏可能低於預期。“穩就業”在階段性的政策目標中有較高的優先級,4月城鎮調查失業率5.1%,好於前值,分年齡組的就業情況也都有所好轉,對應短期內出臺政策的必要性有所下降。

(4)即使有調整,預計下行空間也比較有限。中美進入深層博弈,不能排除貿易、科技、金融等領域的摩擦反覆。維持資本市場穩定能夠防止對經濟預期產生負反饋,具備較強的現實意義。除了目前的穩市操作以外,如果市場出現大幅下行風險,貨幣政策也有望積極介入。

中期A股存在向上的期權,看好中國資產重估。

(1)內部一些樂觀因素正在積蓄。一是地產中期企穩的概率在增加:核心觀測的二手房成交價增速降幅仍在收窄,相比於成交量在每輪政策之後的大幅波動,價格對景氣趨勢更具指導意義;另外,中資美元地產債利率自年初以來高位回落,反映地產供給端的壓力可能也在緩解。二是關稅壓力下,改善宏觀價格被提上日程,例如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價格調控思路上,也要從以前的管高價轉向管低價"。此前一直強調宏觀價格限制了市場上限,後續若供給側改革信號確認,有望打開市場中期上行空間。

(2)外部受益於全球資金的趨勢性再平衡,外資對A股的配置存在拐點預期。今年以來,人民幣資產表現佔優, AH股整體跑贏美股,人民幣相比美元也更爲堅挺。中國資產佔優的趨勢有望延續,主因擁有較爲穩定的經濟與政策預期,偏低的估值水平,科技產業的不斷突破;相比之下,美元資產則面臨特朗普政策不確定性,偏高的估值,“美國例外論”的打破。

風險提示

經濟下行壓力超預期,政策力度不及預期,歷史數據不代表未來。

本文源自:智通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