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臺灣製造業缺工 逾900家公司資深移工任中階技術人力穩產能
臺灣少子化加劇,青年普遍不願進入工廠,使中臺灣精密機械、金屬加工及塑膠製品聚落長年面臨人力吃緊,勞動部自2022年起推動「移工留才久用方案」,開放資深移工轉任中階技術人力,至今已有中彰投逾900家廠商參與,反應相當踊躍。
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指出,過去業者多仰賴外籍移工補缺口,但因「移工在臺最長不得超過12年」規定,往往人員培養成熟就必須離境,造成企業「留不住人」的困境,「移工留才久用方案」解除年限限制,讓企業能保留熟練人力,避免技術斷層。
臺中錫昌科技公司專注齒輪研磨加工,過去爲填補作業員缺口開始聘僱移工,近年連具技術背景的本地人力也難尋,去年公司將5名即將屆期的移工轉任中階技術人力,解決人力流失問題,也成爲內部橋樑,協助其他移工操作機臺,語言隔閡與技術傳承問題同步獲得改善。
錫昌科技開發部表示,中階技術人力需符合薪資門檻與技能條件,企業也須投入教育訓練與評量制度,才能凸顯與一般移工的差異。他們除協助傳承技術,還可擔任內部講師、編撰教材,使部門運作更具彈性,也提升移工工作動力與向心力。
統計顯示,今年中彰地區申請方案的業主前三名,分別爲金屬製品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及塑膠製品製造業,有半導體封測大廠單一廠區留用14名菲律賓技術人員,全球手機鏡頭龍頭留用9名專業移工,全臺最大印刷廠也留用能操作德日高階設備的多國籍技師,確保產線穩定並守住關鍵技術。
業者普遍認爲「留才比引才更急」,缺工不只是人數不足,更牽涉技術傳承與產線穩定,一旦人才斷層,每隔幾年就得重複訓練新人,生產效率與技術保密都將受影響。
勞動力發展署表示,爲讓更多業者掌握方案,9月至11月將在中臺灣多地舉辦說明會,並設立「移工留才久用服務中心」單一窗口,協助廠商快速完成申請。
企業參與「移工留才久用方案」資深移工留用並升職,成爲技術講師。圖/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提供
勞動部自2022年起推動「移工留才久用方案」,開放資深移工轉任中階技術人力,至今已有中彰投逾900家廠商參與。圖/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