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議員籲推捷運社宅 市府研擬草案

臺中興建中與完工社宅共計1萬231戶,供需比約1比10,中籤率只有15%左右。本報資料照片

全臺房價連年上升,臺中近6年房價上漲超過5成,政府興建社會住宅,中籤率只有一成多。議員建議,可參考歐洲推動「中間型住宅」,降低購屋門檻,並推動捷運社宅。市府表示,正在研擬草案,後續在公開展覽說明。

臺中市議會昨天進行都市建設水利業務質詢。國民黨議員楊大𬭎指出,政府推動社宅要守護居住正義,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非經濟弱勢者只能住社宅6年,大部分青年6年內幾乎存不到頭期款,租屋者持續增加,目前31到40歲自購屋率降到約25%。

楊大𬭎表示,根據內政部統計,臺中住宅價格指數從2019年第一季103.59上升到2024年第四季161.47,漲幅55.9%超過全國平均,居住類消費者物價指數則從98.34上升到107.77,也高出全國平均;買房與租屋成本同步上升,青年負擔沉重,近2年的租屋補貼申請數量,臺中六都最高。

都市發展局長李正偉表示,臺中市興建中與完工社宅數量1萬231戶,已超過中央先前訂下的「地方7000戶」目標,供需比約爲1比10,平均中籤率僅15%左右;此外,社宅都是舉債興建,目前每年利息超過1億元,財政負擔大。

楊大𬭎與同黨議員黃佳恬建議,可以參考NGO「OURs都市改革組織」提倡的中間型住宅,這類住宅在歐洲行之有年,以英國爲例,政府推出部分性產權社宅,民衆一開始只要支付30%,其他改以租金支付,等到有能力購屋再買下來,讓青年在「租」與「買」有過渡方案。

另建議持續在捷運站周邊導入社宅或中間型住宅,去年都發局就曾表示會研議TOD容積獎勵;都市更新計劃中也要保留一定戶數作爲住宅或合作社住宅,鼓勵居民以合作社模式自建或共同購屋,以成本價銷售。

李正偉迴應,內政部曾提過類「中間型住宅」的使用權住宅,但沒有房屋與土地所有權,民衆較難向銀行申請融資,只能透過信貸。至於TOD回饋社宅,目前還無法訂出具體目標數量,研擬草案中,後續會在公開展覽、說明會中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