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神岡溪洲社區獲全國獎肯定 憂人力老化無人接手社造

左起溪洲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楊一新、溪洲社區理事長林煜紘、溪洲里長王明洲致力於推動社區營造。(李京升攝)

臺中市神岡區溪洲社區近年來積極推動社區轉型,曾在全國卓越社區選拔獲獎,但地方投入社區營造的團隊平均年齡60多歲以上,社區理事長林煜紘擔憂再過5到10年,人力老化流失,恐再無人從事社造。市府文化局則指出,將定時訪視全市社區並傾聽需求,同時透過青年社造平臺,讓青年返鄉參與,不讓社造出現斷層

神岡區溪洲社區近年結合地方特色農產品、土地公文化,舉辦社區深度文化之旅廣受好評,更將稻米、竹子等當地農特產品,融入編織技藝,打造出長毛象等地景裝置藝術,爲地方注入活力,社區的努力也讓他們分別在2014、2018年榮獲全國績優社區獎與全國卓越社區選拔獎肯定。

溪洲社區理事長林煜紘表示,投入社區營造的都是「老班底」,包括他和社區總幹事楊一新、溪洲里長王明洲等人都已在社區服務數十年,但他也漸漸發現,老班底跟志工羣的年齡層逐年提升,平均年齡60多歲以上,讓他憂心未來社造沒人接手。

林煜紘說,社造人才流失在偏鄉很是嚴重,年輕人不像早年的社區居民有凝聚力,對社區的連結也少很多,因此幾乎沒有願意投入社造的年輕一輩,他在各地社區交流,也鮮少發現年輕人。

類似情況在臺中山線地區常常可見,石岡區萬安里長林子晏表示,他是7年級生在擔任里長前,因爲想回饋家鄉投入社造,但周邊的志工幾乎沒有比他更年輕的人,他認爲地方產業若誘因不足,很難讓年輕人返鄉。

同樣7年級生的豐原區社皮里長塗力旋,也將接下社皮裡發展協會的理事長職務。塗力旋說,地方上能投入社造的人力都嚴重老化,他才義無反顧想接下重擔,社造最大的挑戰除了經費就是人力,目前也只能請鄰長和地方誌工協助。

文化局代理局長陳佳君指出,這幾年各偏鄉社區人力確實有逐漸衰退流失的情況,市府目前有設置青年社造平臺,每年鼓勵補助1、20位青年寫計劃投入社造,針對各地人力不足問題,市府除將定時派員到各區視察盤點需求,也會結合大學、產業或社福團體來協助推動社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