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在野黨做球 能源政策該更張了

中國時報社論

國民黨立院黨團日前決定,將在立法院這個會期全力推動民生相關法案,其中的重要項目包括修法延役核電、從「非核家園」轉向「非碳家園」,扭轉民進黨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確保穩定供電。

非核家園 調漲電價失健康

前總統蔡英文任內推出「2025非核家園」政策,陸續除役核電機組,儘管預計要接棒核電的綠電進度嚴重落後,但賴清德上任後,仍未改變蔡英文的政策,在臺灣最後一組核電機組、核三廠的2號機組於今年5月17日退役後,臺灣核能發電將走入歷史,進入民進黨籌劃已久的非核時代。

由於綠電發展不如預期,在覈電逐漸降低發電量的過程中,煤、油及氣電等火力發電的比例不斷提高,平均已超過8成,2024年10月核三廠2號機進行歲修期間,因核電歸零,火力發電更在9成以上,甚至曾一度高達98%,許多民衆擔心,這種現象待5月核電全部歸零後,將成爲臺灣的日常。

爲了貫徹民進黨的電力政策,臺灣已火力全開。由於擔心電力不足,中火煤電改氣電後,政府不敢依之前的承諾等量廢煤電機組,以至於中火不但仍是全臺發電量最大的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更持續成爲全球最高。小小一個臺中,竟有個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單一電廠,真是令臺中人甚至整個臺灣情何以堪?

民進黨的能源政策造成臺灣多年都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排名的末段班,主要理由就是臺灣雖然有發展再生能源,但缺乏化石燃料逐步淘汰的計劃。對此,環境部除了迴應評比方法有爭議外,也無力做有效的辯解。畢竟各國都是在同樣的一套標準下接受評比,民進黨政府的氣候治理成績就是這麼差,有什麼話說?

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曾研究北半球工業國家的肺腺癌致死率,結果顯示,臺灣竟高居第一名,醫師明確指出,臺灣的肺腺癌與空污直接相關;衛福部的統計資料則顯示,肺癌已取代大腸癌成爲臺灣死亡人數最高的癌症;綜合來看,臺灣每年死亡的人數中,每6人就有1人與肺部疾病有關。

民進黨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不但造成空污問題越來越嚴重,直接衝擊國人的健康,也持續增加民衆的經濟負擔。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表示,「如果大家同意」,期盼能讓電價加一點。蔡政府8年電價4度調漲,漲幅逾35%;賴政府上任未及一年,電價已調漲一次,工業電價平均漲了12.5%。近日傳出,這次電價預計調漲9%,且可能民生和產業電價都漲。9%可不是郭智輝口中的「加一點」;況且每一次調漲電價都是政府說了算,民衆什麼時候有拒絕的權力?

修電業法 恢復核電是趨勢

按郭智輝的說法,因爲在野黨聯手刪去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中對臺電的1000億元補助,臺電虧損得不到彌補,因此必須調漲電價。試問,臺電持續虧損何以致之?根據臺電的財務報表,過去馬政府執政期間,臺電一直是績優生,不但沒有虧損的問題,還年年有盈餘。蔡英文上任後,臺電財務反轉、由盈轉虧,2022年虧損2272億元、2023年虧損1985億元。如果民進黨不改變能源政策,隨着每度電購買價格是核電5至7倍的綠電佔比逐漸提高,臺電的財務黑洞只會越來越大,人民再怎麼辛辛苦苦繳稅,也彌補不了這個無底洞。

根據國政基金會新近針對能源政策進行的民調顯示,7成3民衆支持將核電廠運轉執照的有效期限從最長40年延長至60年,讓既有的核電廠在確保安全無虞下可以繼續運轉並持續供電;77%贊成修改《電業法》,成立獨立專業的監督委員會,讓電力相關的業務能透明化;57.8%表示贊成臺灣應從「非核家園」改爲「非碳家園」。要求民進黨政府改變能源及電力政策的民意,已經是主流。日本經濟產業省18日發佈新版《能源基本計劃》,將核電佔比增加到20%,不再盲信「安全神話」。恢復核電已是全球趨勢。

能源攸關民生與經濟發展,影響重大、超越政黨之間的競爭,政黨應以大局爲重。然而,即使藍白聯手修正《電業法》,終究還是需要民進黨政府願意執行。在野黨已爲核電延役做球,就看民進黨政府是要接球還是殺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