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無需期待日本新內閣挺臺

中國時報社論

日本21日召開臨時國會,石破茂首相提出內閣總辭,衆、參兩院推舉高市早苗出任104代首相,「自公聯合內閣」走入歷史,「自維聯合內閣」取而代之。公明黨與高市「道不同不相爲謀」,自民黨順勢招手與公明黨不睦的日本維新會共組聯合內閣,日本維新會在政治光譜上較自民黨更右,與高市的右派立場相近,雖說情投意合,但能否擴大自民黨的支持羣衆不無疑問。

自維聯合執政 基礎脆弱

高市難棄右派史觀及無法斷舍「政治與金錢」的不當勾聯,不僅招手「舊安倍派」歸隊,更謀求與日本維新會及參政黨等極端保守主義政黨合作,擴大執政聯盟。自民與維新兩黨在衆議院中佔231席,雖再獲6席的無黨派奧援,逾過半門檻的233席,但參院中僅119席未達125席過半,高市內閣的執政之路艱困,其續航力取決於政策能否廣獲民意支持,而非在國會中與極端保守勢力取暖。高市須淡化右派色彩,堅守自民黨的中道、穩定形象,始能得到望治心切的日本選民信任,否則難逃短命內閣的結局。

卸任的石破茂在黨內雖不孚衆望,遭逼宮下臺,但任內對美談判有爲有守,且反省戰爭歷史,修復與中、韓兩大鄰國關係,辭職之前內閣支持率回升至42%,遠高於自民黨的28%政黨支持率。反觀高市,其極右派形象非日本民意主流,加上招手身陷政治獻金弊案的「舊安倍派」,渠等爲衆、參院大選中,選民審判的對象,高市與民意存在落差,選民對自民黨的支持應大於對高市個人的支持,高市難以帶起政治旋風,複製「安倍一強」領政日本。

高市爲阻斷在野整合共推國民民主黨黨魁玉木雄一郎出任首相實現政黨輪替,對日本維新會的主張照單全收。首先須兌現的即是通過減少衆議院席次50席,此勢必牽動小選舉區重畫,事涉衆議院議員的地盤,茲事體大,不僅須說服在野陣營,黨內各勢力在選區調整下消長更是兵家必爭,非屬黨內派系中人,缺乏組織性力量支持的高市要在爲期兩個月的臨時國會中通過此案,難度不低,考驗高市的協調能力與政治手腕。

此外,公明黨支持母體「創價學會」的組織票,爲過去自民黨在小選舉區中的票倉,分手公明黨後,自民黨粗估約有兩成左右的衆議員受到影響,若衆議院席次削減案通過,自民黨下次衆議院大選席次能否取回過半優勢,形勢難料,不容高市樂觀以對。何況自民黨與日本維新會在關西地區存在選舉的競爭關係,高市所在的奈良選區亦在其中,兩黨如何磨合出「聯合競選」的模式,考驗兩黨脆弱的聯合執政。

經濟重於外交 無暇顧臺

民調顯示,日本選民對高市執政的期待在經濟與社會福利等民生政策,而非修憲以鬆綁自衛隊的憲法制約。相較於岸田文雄及石破茂在修憲上的慎重,高市對修憲態度積極,且與之聯合執政的日本維新會異於公明黨堅守「和平憲法」的立場,在修憲上主張廢除憲法第9條第2款「不保有戰力」的規定,增設緊急事態條款,爲日本介入周邊事態開綠燈,打破自衛隊成軍以來的「專守防衛」限制,此無疑是和平主義告終。

高市與日本維新會的修憲主張較前首相安倍晉三與公明黨妥協下,將自衛隊以增設憲法第9條第3款的「加憲」方式入憲,並維持原和平憲法精神平衡作用大異其趣,但日本修憲須達衆、參兩院各自議員總數3分之2同意,且須經公民複決半數同意。「安倍一強」仍無法完成的修憲,衆院僅達最小過半的「自維聯合政權」更是難以跨越修憲門檻。

高市上臺的外交初登場爲與美國總統川普過招,5500億美元投資美國的兌現及駐日美軍費用分攤的討價還價爲當務之急,此攸關日本金融及財政的穩定,決定日本經濟榮枯。「早苗經濟學」能否使經濟振衰起敝始爲內閣民調高低的關鍵,而非強化安保對抗中國。

命懸一線的高市內閣內政重於外交,無暇在「臺灣有事」上做文章,況且「臺灣有事說」從未化爲日本對臺的安全承諾。形勢比人強,高市首相難以強渡關山,兌現高市衆議員對臺灣的承諾,臺灣實無需過度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