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逆少子化 新設優質校舍讓孩子就近入學
中市政府重視教育建設,積極在人口明顯增加區設置新校,圖爲北屯區南興國中第一期校舍新建工程示意圖。(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當全臺越來越多中小學面臨少子化、招生不足的問題,臺中卻逆勢成長,特別是北屯區、沙鹿、南屯區等新興人口地區,爲因應就學人口增加,中市政府規劃新設學校,包括鬆強國小、鹿陽國小、南興國小、南興國中、廍子國中、文山國中等校,新校舍的規劃以營造一個優質永續、活潑有朝氣的校園爲目標,建置現代化與智慧化教室、實驗室、圖書館、多功能活動場地等,爲學生未來的成就提供多元寬廣的舞臺。
中市政府重視教育建設,積極在人口明顯增加區設置新校,北屯區發展近年備受矚目,人口數已破30萬人,創歷史新高,在區域發展方面,除興建的洲際棒球場和臺中捷運帶,未來更有國道4號臺中環線、國道1號銜接臺74線交流道、臺中漢神洲際購物中心、北屯區國民運動中心、臺中巨蛋體育館等重大建設,預計帶動北屯區整體發展,吸引更多市民遷入,因應北屯區未來的就學需求,中市府新設中小學,當中的鬆強小學114學年度招收新生,南興國小、南興國中、廍子國中則預計115學年度開始招生。
南屯區溪西地區則因無國中,學生長期需跨越筏子溪至鄰近學校就讀,爲讓孩子就近上學,中市府111年起規劃全額籌編經費辦理南屯區文中52用地新設文山國中,預計115學年度正式招生。
爲孩子及學校圓夢 中市中小學近8成有禮堂
中市府「給孩子一個禮堂計劃」爲25所學校蓋禮堂,爲孩子和學校圓夢。圖爲光復國中小活動中心透視圖。(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禮堂」是孩子們重要的活動聚會場所,讓孩子們免於在戶外活動的風吹日曬,臺中市長盧秀燕非常重視教育,上任至今投入超過50億餘元興建國中小學校禮堂、活動中心,預計今年底全市有禮堂的國中小學校佔全市近8成,爲孩子和學校圓夢。
縣市合併後各區教育資源不均,盧市長上任前,臺中市約有四成左右的學校有校舍無禮堂,有感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她在第一屆任內爲21所學校興建21座禮堂;連任後,推行「給孩子一個禮堂計劃」,再爲25所學校蓋禮堂,114年底有禮堂的國中小學校將增加到234校,佔全市306校的近8成。
第二波興建禮堂的25所學校中有22校位在原臺中縣區,這些學校大多隻有風雨球場,無完善室內集會空間,藉着「給孩子一個禮堂」計劃平衡區域發展,也爲這些學校圓夢;值得一提的是禮堂完工後所需的舞臺、燈光、音響、布幕及空調等設備經費,市府也一起編列。中市府表示,希望不只提供學校舒適的室內集會空間,更可納入各校發展特色,提供藝文社團、體育團隊訓練等,打造共融的學習空間;對於尚未列入興建計劃的學校,將繼續爭取經費推動興建。
科技產業聚落新設校 爲中市教育注入新力
沙鹿位在海線地區,冬天風沙大,興建禮堂讓鹿陽國小及鹿峰國小的孩子將來活動不用再受天候影響。圖爲鹿峰國小暨鹿陽國小活動中心聯合動土典禮。(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沙鹿位在重要科技產業聚落,發展快速,人口增加,爲讓孩子就近在優質的環境就學,中市府挹注2億3,600萬興建「鹿陽國小」一期校舍,114學年度將如期招生,二期校舍將再投入3億3,696萬元,完善校舍軟硬體建設,爲臺中教育注入新力。
沙鹿位在海線地區,冬天風沙較大,鹿陽國小及鹿峰國小兩校也都列入市府「給孩子一個禮堂計劃」,由市府自籌經費興建,學校有禮堂、活動中心後,孩子的活動不用再受天候影響。鹿峰國小活動中心爲地上兩層建築,一樓規劃增設5間幼兒園教室,二樓爲活動中心,預計115年完工,完工後除提供學校活動空間外,也可滿足當地幼兒教育需求,減輕家長負擔。(臺中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