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3分之1衛生所無醫師 缺口續擴大

衛生所提供免費門診、衛教宣導與施打疫苗等服務,臺中確有3分之1的衛生所沒有主任醫師,且缺口持續擴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中市29區共有30所衛生所,除了協助施打疫苗等行政業務,有醫師駐點的衛生所也開放免費門診,然而目前已經有10所衛生所無醫師駐點,且缺口持續擴大,今年底可能將有近半衛生所無醫師。衛生局表示,審慎規畫市區衛生所轉型。

多名藍綠議員關心衛生所醫師缺乏的問題,國民黨籍議員黃馨慧指出,去年臺中已有6所衛生所沒有主任醫師,後來增加到8所,今年達到10所,缺額達3分之1;究其原因,衛生所醫師須要安排門診、配合中央推動流感新冠等衛教政策,工作繁重,薪資卻受限於法規,較一般醫療院所低。

國民黨籍議員陳成添表示,衛生所缺醫師已經變成常態性現象,可以理解醫師因爲薪資與工作問題不願意到衛生所,但衛生所在疫情期間發揮很大的功用,低收費對中低收入戶也是福音,市府應想辦法應對。

民進黨籍議員曾威說,衛生所醫師負責行政相驗,根據市府公告收費1000元,但許多區衛生所沒有醫師,民衆爲了趕快拿到家屬的死亡證明登記火化,只能委外找執業醫師相驗,收費動輒5、6000元以上,除增加醫師人力,另統一標準,不管是否委外都收1000元,多則由市府負擔。

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臺中市目前有10所衛生所沒有主任醫師,但今年陸續又有3、4所衛生所主任醫師要離開,尚未找到願接手的醫師,今年底很可能只剩一半的衛生所有主任醫師。

曾梓展說,市府積極公開招聘,也詢問公會能否媒合,但礙於薪資與工作性質等等,就是無人應徵。

曾梓展指出,要解決衛生所缺醫師的問題,最理想的做法是效法臺北市,將衛生所全面轉型爲各區的健康照護中心,無須配置醫師,然而這個做法僅適用於原市區,診所數量多無須依靠衛生所;原縣區醫療資源缺乏,尤其部分偏鄉,很依賴衛生所的醫師與門診,不可能比照市區轉型。

曾梓展表示,原縣區與原市區分開轉型是可行的方向之一,不過這是重大的政策轉變,也涉及中央法規,須要仔細評估。

至於行政相驗人力不足,市府會協助媒合私人或醫療院所的執業醫師,收費的部分也會再研議是否能由市府部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