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縣:“後備”變“前哨” “潛力”成“實力”
今年以來,爲切實做好村(社區)“兩委”換屆準備工作,鐘山縣持續做實做細村級後備力量培養儲備三年行動,突出廣納賢才、精準培養、能上能下,不斷拓寬選人視野、強化實踐鍛鍊、完善動態管理機制,着力鍛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高質量村級後備力量隊伍,爲鄉村振興蓄好“源頭活水”。
廣納賢才,夯實“蓄水池”
“家人們,現在介紹的是我們張屋村農戶自養的綠殼雞蛋,這種雞蛋營養價值遠高於普通雞蛋……”鍾誠作爲張屋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通過一部手機、一個支架,已組織4場大型電商直播銷售活動,寄遞訂單8000餘件,線上線下銷售額達25萬元。如今經過組織考察和篩選,鍾誠已成爲村級後備力量培養的一員。
鐘山縣緊盯本地致富帶富能手、退役軍人、返鄉畢業大學生、外出經商務工人員等重點羣體,組織120個村(社區)“兩委”幹部、包村工作組、駐村工作隊,深入開展“村村走、戶戶訪、人人談”活動,對有意願參與鄉村建設的人員逐一登記造冊,形成後備力量資源信息庫。從縣委組織部、縣委社會工作部、農業農村局等14個職能部門,精選85名業務骨幹組成6個調研組,通過個別談話、民主評議、業績評估等方式,對全縣120個村(社區)現任村級班子思想動態、履職情況和進退意願開展全覆蓋調研分析,形成現任村幹部留任、離任與轉任3張“意向表”,將有意向留任或轉任的村幹部納入後備力量庫。建立“部門聯動、多維審查、動態管理”的聯審機制,由縣委組織部牽頭,聯合紀委監委、信訪、司法、公安等15個部門,對鄉鎮初審推薦的村級後備力量進行聯合審查,嚴把入口關。截至目前,已儲備村(社區)“兩委”後備力量1112人,其中中共黨員890人,致富帶富能人264人,退役軍人56人,返鄉大中專畢業生175人,外出經商人員56人,現任村幹部留任或轉任472人。
精準培養,提升“硬實力”
“建房要先進行宅基地申請,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審批下來之後才能動工,不然就屬於違建。”在鐘山縣清塘鎮康平村黨羣服務中心,岑敏儀正耐心細緻地爲村民講解政策。作爲村黨組織書記後備力量的她,經過鄉村振興村務黨務工作者崗位的試崗鍛鍊,已經能夠熟練解答宅基地審批、低保申請、醫保辦理等常見村級事項。
鐘山縣堅持教育培訓與實踐鍛鍊並舉,依託縣鄉黨校、英家革命紅色資源、鄉村振興示範基地,採用“專題授課+現場教學”相結合方式,分專題、全覆蓋開展後備力量教育培訓,累計開展產、學、研一體化培訓學習16班次623人。推行“1+2”導師幫帶制,1名鄉鎮領導班子和1名村黨組織書記或駐村第一書記與後備力量結對,圍繞後備力量能力短板,量身定製幫帶措施1550條,幫助後備力量融入角色、熟悉村級事務。建立“試崗鍛鍊+跟班學習+服務認領”實踐機制,安排試崗鍛鍊與跟班學習369人,並引導446名後備力量主動認領服務事項,在信訪維穩、耕地保護、人居環境整治等一線實踐歷練,協調解決水渠修繕、路面損壞、矛盾調處等羣衆反映急難愁盼問題800餘件。
能上能下,用好“人才庫”
“後備力量的儲備不能只看有沒有、夠不夠,更要看行不行、好不好。”談及村級後備力量隊伍建設,鐘山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廖麗萍語氣堅定地說道,“我們堅持備用結合,適時有序地做好培養條件成熟的優秀人才推選使用工作,讓後備力量的‘潛力’充分轉化爲‘實力’。”
鐘山縣堅持能上能下、優中選優,健全完善後備力量動態調整機制,定期對後備力量履職能力、工作作風、培養成熟度進行全面“體檢”,建立“一人一檔”成長檔案,對能力長期不達標、羣衆意見較大或出現違規違紀行爲的後備力量,實行“即時清退”並進行調整補配。注重正向激勵與實踐鍛鍊結合,對在基層治理、產業發展、民生服務等工作中表現突出、羣衆公認度高、培養條件成熟的後備力量,優先納入發展黨員計劃,依法依規推薦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實現“有進有出、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環,有效激發後備力量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截至目前,95名後備力量通過法定程序適時增補進村(社區)“兩委”班子,調出不合適人選36名。(雷健 楊林妹 虞斯皓)
來源:鐘山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