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睒睒也要辦大學、地點在杭州 富豪耕耘高教曝生意經
靠賣「農夫山泉」瓶裝水起家的中國首富鍾睒睒,年初在農夫山泉母公司養生堂年會上發表演說,首次披露要創辦一所新型大學,並承諾未來10年將捐贈400億人民幣推動項目實現。(新華網)
近年中國不時傳出碩博士等人才培養過剩及就業困境等情況,不過中國的新設大學還是一所所的成立,其中不乏愈來愈多的企業家也投入辦學。除引發熱議的「玻璃大王」曹德旺出資設立福建福耀科技大學等,農夫山泉母公司董事長鍾睒睒也宣佈未來10年捐400億(人民幣,下同,約55億美元),要在杭州創辦「錢塘大學」。富豪逆勢辦大學,其實各有盤算。
綜合媒體報導,錢塘大學的目標,則是全年培養15名頂尖專家、500名領軍人才,吸引35萬名35歲以下的大學生。鍾睒睒誓言要推動「從0到1」的科學突破,「科學是一條腿,技術轉化是另一條腿,我們要把紙上的成果,變成實際的應用。」
據悉,曹德旺出資的民辦大學「福建福耀科技大學」已拿到「官方通行證」,將可在今年招生;由「中國半導體之王」韋爾股份創辦人虞仁榮捐贈300億(約41億美元)創辦的寧波東方理工大學,今年3月,校方發佈招募公告,面向全球廣招教授、研究人員及行政人員,顯示今年開始招生的規畫已相距不遠。
短短几個月內,中國多位商業大佬相繼在高教領域耕耘,網友調侃,「是不是每個商業領袖都得辦個大學,纔算完整了事業篇章?」
每日經濟新聞分析,企業家捐贈建立大學,有助於提升個人和企業品牌的形象;「中訪網」認爲,這是承擔社會責任的展現,或能開啓全新的教育視野,讓高等教育迎來深刻變革。
至於富豪辦學,那些沒有說的「深層原因」爲何?南華早報分析,創辦大學是在當前大環境下「相對較好的投資」,報導引述北師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副院長趙曉斌分析,因爲中國的經濟環境仍然不確定,而且傳統的投資機會存在風險,創辦大學已成「雙贏」方案,既符合國家戰略目標,也能帶來長期社會和經濟效益。此外,政府對民辦教育行業的監管相對寬鬆,激勵企業家投身教育事業。
深圳一家科技公司高階主管Donald Dai直言,這些企業家的資助其實具有「政治意義」。他認爲投資科技的舉動是「政治正確的」,「高層領導不會忽視那些爲國家戰略發展做出貢獻的人。」
靠賣「農夫山泉」瓶裝水起家的中國首富鍾睒睒,首次披露要創辦一所新型大學,並承諾未來10年將捐贈400億人民幣推動項目實現。(取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