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化學系2副教授 同獲吳大猷紀念獎殊榮
中山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廖軒宏,獲得獎勵42歲以下學術表現優異的青年學者的吳大猷紀念獎。(圖/中山大學)
國科會114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揭曉,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再度傳來佳音,有2位副教授廖軒宏與邱政超獲獎,展現在化學領域的強勁科研實力。兩人分別在光電驅動有機合成與計算動力學模擬技術上取得突破性成果,不僅具有高度學術價值,也能應用於實務層面,體現學術研究與產業發展並行的重要意義。
廖軒宏長期專注於光電驅動的有機合成策略,利用潔淨且永續的「光」與「電」能源,取代傳統昂貴且具污染性的化學試劑,透過可見光催化與電力驅動,研究團隊能在簡單條件下高效建構藥物關鍵的掌性分子骨架,突破傳統限制,不僅展現綠色化學前瞻性,也爲新藥研發帶來更多可能。
中山大學化學系副教授邱政超,獲得獎勵42歲以下學術表現優異的青年學者的吳大猷紀念獎。(圖/中山大學)
邱政超則致力於計算化學與電腦模擬的發展,運用動力蒙地卡羅與微動力學模型,將量子力學計算數據轉化爲能直接與實驗比較的化學現象。成功應用於催化劑老化與失活過程、孔洞材料的氣體分離機制及糖分子質譜解離反應,爲學術研究與工業應用開闢新方向。
對於榮獲吳大猷獎,廖軒宏表示,衷心感謝一路支持的家人、並肩努力的實驗室成員,以及中山大學長期以來的鼓勵與協助,未來將持續推動以永續能源驅動的合成策略,爲人類健康與社會福祉盡一份心力。
邱政超則說,這份榮譽是實驗室全體成員多年努力的結晶。感念慕尼黑工業大學與中研院原分所栽培,也感謝國科會「年輕學者養成計劃」提供經費支持,並強調,若無學生與助理的辛勞付出,難以有今日成果,而中山化學系自由的學術氛圍與同儕良性競爭,更是重要基礎。
吳大猷紀念獎自2002年設立以來,是國內青年學者重要榮譽,甄選出45位42歲以下學術表現優異的青年學者。中山大學表示,今年全臺與化學相關的僅有4人獲獎,其中2席由中山化學系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