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千人火把遊莊賞月超有感! 崙背詔安客莊迎暗境獲登錄為民俗

「崙背詔安客莊迎暗境」昨晚登場,吸引逾千人蔘加,手持火把遊莊賞月,成爲一項獨特的秋節活動,獲雲林縣府登錄爲「民俗」將永續薪傳。記者蔡維斌/翻攝

「崙背詔安客莊迎暗境」是雲林傳承百年的獨特客家民俗,在中秋夜晚的水汴頭崇賢寺盛大登場。吸引逾千人蔘加,人人手持火把遊莊賞月,在秋夜爲地方巡街祈安,相當特別,年輕人都說像回到古代「很有感!」,這項活動昨獲頒證書正式登錄爲「民俗」文資,將世代薪傳永續。

崙背詔安客莊迎暗境不只是每年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的亮點,更是雲林詔安客家族獨特殊又珍貴的文化資產,昨晚在火把遊莊點火儀式後正式登場,同時由雲林縣長張麗善頒發「民俗」登錄證書給崇賢寺,象徵這把「澹仔火」將永存不滅。

該民俗起源於1929年西螺地區爲振興商業而發起的「迎夜景」活動,這項秋節儀式早年農村盛行,但隨着時代演變,如今只剩下崙背水汴頭完整保留下來,成爲當地獨有的中秋夜巡儀式。

該活動的核心是觀音佛祖出巡遶境,居民不分老少、家家戶戶親手製作傳統的竹製火把(客語稱「澹仔火」)與「顧更寮」,遵循巡營、掃路角、除煞等科儀,在夜色中提着火把繞行莊頭,藉此驅邪除煞、安營護境,保佑地方平安。

崙背詔安客莊迎暗境多年下來已成詔安客家獨有的民俗文化,保存者水汴頭崇賢寺每年都肩負起集結與籌辦的重任。張麗善指出,每年在廟方號召下,居民展現自主性與熱情,充分體現「民間高度認同」的精神,尤其觀音佛祖夜巡的獨特形式,也反映出地方文化特色,獲登錄爲民俗文資,實至名歸。

文觀處長陳璧君指出,雲林目前已登錄12項民俗,水汴頭崇賢寺更擁有「水汴頭跌(跋)米籮」和「崙背詔安客莊迎暗境」兩項民俗的保存者,相當難得。

昨晚千人火把遊莊盛大登場,除神轎遶境,人人手持火把隨行,蔓延超過一公里,像一條明亮的火龍,在秋夜裡穿梭街境,邊走邊賞月,秋風襲來,像回到古早的秋夜,感受濃濃的節慶祥氣,年輕人都說「真有意思!」

爲期一個月的系列活動,從中秋延續到重陽,縣府邀請大家來作客,感受詔安客家文化的獨特魅力。

「崙背詔安客莊迎暗境」昨晚登場,吸引逾千人蔘加,手持火把遊莊賞月,成爲一項獨特的秋節活動,獲雲林縣府登錄爲「民俗」將永續薪傳。記者蔡維斌/翻攝

「崙背詔安客莊迎暗境」昨晚登場,吸引逾千人蔘加,手持火把遊莊賞月,成爲一項獨特的秋節活動,獲雲林縣府登錄爲「民俗」將永續薪傳。記者蔡維斌/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