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再引央企 中國物流擬入主重慶港
本報記者 莊靈輝 盧志坤 北京報道
央地國資整合再添一例。
日前,重慶港股份有限公司(600279.SH,以下簡稱“重慶港”)發佈公告稱,收到控股股東重慶港務物流集團有限公司的告知函,重慶港間接控股股東重慶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物流”)正在與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物流”)籌劃國資戰略整合事宜。
“此事不是我們主導,我們只是配合,因此具體流程包括時間節點等我們目前還不是很清楚。”重慶港方面近日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此次整合可能導致公司的控股股東和實控人發生變更。
對於公司控股股東是否將變更爲中國物流等問題,重慶港方面表示,目前是如此計劃,但具體資料公司還沒見到,目前公司收到的內容就是公告內容。
早有跡象
對於此次整合事項,重慶港方面並未披露過多信息,僅在公告中透露,重慶物流正在與中國物流籌劃國資戰略整合事宜,本次整合或將導致重慶港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有關安排尚需履行程序,還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重慶港方面表示,本次整合不會對本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
實際上,此次央地國資整合早有跡象。據當地媒體報道,2024年3月,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物流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合資組建中國物流控股公司。
官網信息顯示,中國物流由原中國鐵路物資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物流板塊的中國物資儲運集團有限公司、港中旅華貿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包裝有限責任公司4家企業爲基礎整合而成。同步引入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作爲戰略投資者,形成緊密戰略協同。
中國物流致力於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綜合性現代物流企業集團”,目前主要業務包括鐵路物資綜合服務、製造業物流、工程物流、逆向物流、快消品物流、國際物流、冷鏈物流、期現貨交割物流、危險品物流和戰略物資儲備等。
目前,中國物流旗下已有中國鐵物(000927.SZ)、中儲股份(600787.SH)、華貿物流(603128.SH)、國統股份(002205.SZ)4家A股上市公司。
重慶港是國內第一家長江內河港口上市公司,中國西部地區具有重要地位的內河主樞紐港、集裝箱吞吐港運營企業。該公司業務主要包括港口貨物中轉運輸及綜合物流。
業績方面,近兩年重慶港營收規模有所下滑,2022年與2023年,該公司營收均不足50億元,此前高點則超60億元。另外,該公司扣非淨利潤2018年後曾連續4年下滑,近兩年有所修復。2024年前三季度,該公司扣非淨利潤爲0.21億元,同比下滑31.27%。
深化國企改革
對於此次國資整合事項,遼寧大學李安民經濟研究院院長、重慶大學城市化與區域創新極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姚樹潔認爲,此次整合主要目的是通過深化國企改革以提升國企效益,提升重點領域國企競爭力。
“近幾年重慶一些國資企業效益並不太好,需要通過系列整合改革來提升效益。”姚樹潔認爲,中國物流規模較大,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優勢較大,同時具備一定市場把控能力,此時納入重慶港,能更好統籌物流市場發展佈局,帶動重慶港發展,提升總體社會效益。
“若中國物流成功入主重慶港,不僅有利於擴大自身業務,優化市場佈局,帶動重慶港發展,還有利於統籌長江水路多式聯運發展,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姚樹潔認爲,在地方市場發展方面,重慶港也能爲中國物流提供自身經驗。
“去年4月,重慶被賦予兩大新的定位,其中之一就是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在此定位線下,重慶還有較大發展空間。”重慶三峽學院校長李敬認爲,中國物流此次若成功入主重慶港,能夠支持重慶發展,促進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建設;同時也能更好利用當地開放與港口資源,實現央企在西部的佈局,提升其持續經營能力。
“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中心就在重慶,該通道每年貨運量與貨值增長速度均較快。”李敬表示,重慶內陸開放的突出特點就是樞紐建設,通過樞紐與通道建設帶動物流與產業發展。在此過程中,中國物流可對相應規則探索提供支持,同時利用重慶內陸開放優勢,實現更全面全球佈局,提升其全球影響力。
去年3月重慶與中國物流簽署合作協議就曾約定,雙方將合作開展港口物流和通道物流建設運營,拓展製造業物流、特種物流和大宗商品供應鏈集成服務,發展多式聯運,放大“物流+經貿+產業”綜合效應,全面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實際上,除重慶港外,近期多家重慶國資上市企業整合背後出現央企身影,涉及醫藥、機械等多行業。
“就算沒有大型央企加入,當地國資國企還是要進行整合,深化改革。”姚樹潔認爲,當前各行業尤其是高端服務業方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在此背景下國企深化改革任務艱鉅,如何通過系列改革提升國企效益,進而提升國內及國際競爭力,已成爲各地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編輯:盧志坤 審覈: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